雷富德 崔元林
摘 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必備能力。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弱,已成為影響學生交流的重要瓶頸,因此,從小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且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應對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文明溝通和交往。針對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弱的現(xiàn)狀,我們必須做一些相關工作。
一、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現(xiàn)狀
(一)教師方面
1.教師語言素養(yǎng)差,普通話水平低,影響學校口語交際的整體氛圍。農村小學老師大都來自農村,沒接受過專門的基礎性語言文字培訓,再加上地方方言泛濫,許多教師普通話不標準或者知識儲備不足,缺乏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口語教學能力。
2.認識偏差,培養(yǎng)方式單一乏味。部分老師將口語交際等同于說話,只要讓學生發(fā)言便以為達到了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有時教師代替學生回答,向標準答案靠攏,干預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不注重學生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致使學生無法有聲有色、抑揚頓挫地放聲表達。
(二)家庭方面
1.農村小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少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由于他們忙于農事,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長此以往,對小學生口語交際的發(fā)展形成了不利影響。近年來好多家長外出打工,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由于代溝排斥,親情缺失,孩子與電視、手機交流,加重了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發(fā)展的困難。
2.農村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于用方言交流,字詞讀音不準,出口臟話連篇,語言環(huán)境惡劣,學生無法正常、規(guī)范口語交際。例如,在民樂縣的廣大農村地區(qū),孩子們上課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較多的方言,比如組詞窗子,它會讀成kuang zi。盡管老師及時幫其糾正,但是在方言的熏陶中長大,改正起來困難較大。
(三)學生自身素質方面
1.學生見得少,讀得少,詞匯積累少,交流無話說。由于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多數(shù)農村學生生活很單調。寒、暑假只是完成僅有的寒假作業(yè),再無其他書籍可看,更無法到大城市走一走,看一看。
2.學生自卑心強,缺少自信心。現(xiàn)在,農村小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全家離多聚少,缺少溝通。
二、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方面
1.教師普通話的應用,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口語交際。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怎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就能培養(yǎng)怎樣的口語交際。因此,教師自身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和日常口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此情此景中,學生就會不自覺地用普通話交流。
2.口語交際有“暢所欲言”和“妙筆生花”,教師可據(jù)此精心設計交際內容,讓學生大膽、合理、有順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可以組織課前演講,天天練,時時講,在濃厚的普通話氛圍中交流表達。
3.利用課堂教學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要求,對學生交流時的語速、語態(tài)和語感等做適當?shù)闹笇В箤W生的每一次主動表達都精煉、準確。
4.農村小學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功能室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民樂縣閆戶小學教師充分利用“微笑圖書室”捐贈的繪本書籍,每天擠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書籍來閱讀。
(二)家庭方面
家校聯(lián)動,重視早期口語訓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教育資源。如果說課堂是學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便是他們生命中的另一部分。督促家長與孩子交流盡量用普通話,并且使用文明語,耳濡目染,天長日久,孩子便學會了與人文明交流。
(三)學生自身方面
1.擴大閱讀面,擴充學生詞語積累。俗話說:“書不可一日不讀也,一日不讀,則食無味也。”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行,主要還是讀書少的緣故。結合閆戶小學學生的口語表達實際情況,閆戶小學要求學生在寒暑假每人自購1~2本課外閱讀書籍,并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2.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增強交際信心。現(xiàn)在多數(shù)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方面由于家庭的因素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孩子對老師又敬而遠之,不敢跟老師交談。農村教師可在空閑時間多與學生交流,如聊聊家常,噓寒問暖等,減小學生對老師的畏懼感,使他們大膽地與老師交流,進而幫助學生慢慢樹立口語交際的自信心,使學生由不想說、不敢說到想說、敢說、樂說。
參考文獻:
劉巧平.試論合作觀下的口語交際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