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廣林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吉首 416000
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彭廣林
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是當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與現實要求。但由于政策法規不健全、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不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較落后,當前我國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要解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實際問題,必須從健全政策法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新聞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教育改革
本文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政策精神和實際需要出發,立足于當前我國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問題分析,旨在探討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與方法。
1.1 開展校企合作是落實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必然要求
2010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該《綱要》明確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的教育改革發展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教高〔2013〕7號),提出“未來五年500個記者進入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任教,500個高校教師到媒體兼職;深化新聞傳播教育的招生、培養、課程和學制模式改革”。在此政策精神指引下,各級省(市)、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教育廳紛紛聯合啟動了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工作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大批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成為了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熱點。
1.2 開展校企合作是改革新聞傳播教育模式的實際要求
新聞傳播類專業都屬于應用型專業。從專業定位上來看,它們的根本使命是為新聞傳播行業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理論素養充分、實踐技能精煉的高級專門人才。但實際上,由于新聞院系長期跟新聞媒體缺少交流與溝通,導致新聞傳播教育與新聞傳播行業呈現出日益分離的局面。新聞傳播人才越來越不能滿足新聞傳播行業的實際需求,導致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就業率越來越低,就業質量越來越不理想。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浪費了高等教育資源,也影響著新聞傳播行業發展。因此,在新聞院系與新聞媒體之間開展交流,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與現實要求。
2.1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政策法規不完善
新聞院系與新聞媒體雖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屬于兩個不同的工作系統。前者所屬學校一般由教育部或者教育廳主管,后者則是由黨委宣傳部和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主管,二者之間屬于兩個不同的工作系統,并不存在直接的業務關系。目前的新聞院系與新聞媒體之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教高〔2013〕7號),在政策層面為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提供了基礎。但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專門政策仍然缺乏,沒有對高校與企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的責、權、利進行很好的劃分,導致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合作。
2.2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不健全
新聞傳播類專業與工科專業不同,它們與行業企業不存在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相互依存”的雙贏關系。在此語境下,新聞院系與媒體企業合作基本上建立在情感聯系和私人關系層面,由于不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輔相成關系,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項目為依托,這樣致使校企雙方的合作都停留在私人情感層面,缺少應有的體制和機制保障。基地教師教學工作量的核定,教學工作酬金支付、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仍然缺少相應的政策保障,未能在政策層面上調動雙方教師的積極性。一方面,高校教師不愿意到基地企業去與基地教師合作培養學生,另一方面,基地企業教師也因為主客觀原因不能真正的進入大學教育角色。雙方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校企合作只是一種表
面化的結合,而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3.1 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政策
校企合作不能僅僅靠高校和新聞媒體自主進行,應該在政策上推進。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相應的利益保障機制。把參與新聞院系人才培養工作績效作為評價和考核新聞媒體及其工作人員工作業績的主要指標,并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政策上對其工作給予肯定,以此來調動媒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建立新聞教育從業資格準入機制。在政策上規定新聞院系教師必須有媒體工作經驗,在晉升下一輪職稱之前必須在媒體掛職工作1年以上時間,督促教師積極參與媒體工作,使之新聞院系與新聞媒體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
3.2 優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搞好專業教學的根本前提。有些新聞傳播類專業并沒有根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真正要求和實際情況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仍然采取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而實際上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本不符合校企合作需要和要求,直接致使基地教師不便或者不能參與相關課程教學工作,合作媒體不能真正參與人才培養。因此,要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新聞院校必須跟合作媒體一起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基地教師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能夠保證基地教師發揮教學主動性和積極性。最關鍵的是要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實現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校企合作最終要體現在課程體系如何與崗位職業標準對接上,這是實現學生專業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能力零距離對接的關鍵環節。
3.3 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就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惡言,需要建立一種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全體學生實行流程式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設計“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即涵蓋三個學習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基礎學習階段,包括一年級和二年級,在校內學習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基礎技能課程學習。第二個階段為技能訓練階段,主要是三年級,把所有學生全部派往合作媒體,在新聞媒體完成所有實踐技能訓練項目。第三個階段為綜合培養階段,主要是四年級,學生在校內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參考文獻
[1]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
[2]李茜燕.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7).
[3]肖鳴放.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4).
基金項目: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聞傳播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和吉首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2012JSUJGA20)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