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怡
摘 要:本文回顧了一些國內外評價商業銀行效率的文章,從研究角度、研究成果方面進行綜述,提出了目前基于非期望產出的商業銀行效率研究的不足之處,并且簡單梳理了基于非期望產出銀行效率研究的模型優化過程。最后,對于控制和減少我國商業銀行非期望產出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銀行效率;非期望產出;模型優化;對策建議
一、研究非期望產出的必要性
商業銀行屬于金融行業,與一般的生產性企業不同,經營的商品是貨幣資本。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風險是貫穿其中的,與造紙業會造成水污染,煤炭加工會制造出有害氣體是一個道理,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同樣難以回避不良貸款、客戶投訴等非期望產出。
2012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929億元,比2011年末增加647億元;2013年,該數額達到5921億元,較2012年增加993億元;截至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426億元,較年初增加2506億元。從不良貸款余額的上升態勢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繼續增加、貸款質量壓力持續存在。因此,在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中考慮非期望產出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二、文獻回顧
國外的學者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對商業銀行的效率進行研究,最早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財務指標法(Alhadeff,1954)?,F在常用的方法是前沿效率分析法,根據在研究中是否要估測函數中參數的差異,又可以分為參數前沿分析法和非參數前沿分析法。非參數法中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EA)是一種用于評價公共部門和非盈利機構效率的線性規劃方法,最早由Sherman和Gold將其運用到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當中。Maudos和Pastor(2003)對西班牙1985年-1996年銀行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趨勢進行了比較。Pasiouras(2008)采用DEA方法對希臘商業銀行2000年-2004年的數據進行了分析。Carlos Pestana Barros等人(2012)在考慮銀行效率時,將不良貸款納入銀行效率評價體系中,并且測算了日本銀行業技術效率和生產率的變動情況。
2000年之后,DEA方法被引入國內并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當中。魏煜、王麗(1997)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規模報酬,并為銀行提高效率提出了相關建議。朱南等(2004)的研究表明國有商業銀行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商業銀行整體效率水平較低。羅勇等(2005)指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國有商業銀行。姚晉蘭等(2009)的研究表明資產獲利能力與銀行效率顯著正相關,存貸比率與銀行效率顯著負相關。何倩等(2013)經研究發現大部分商業銀行還沒達到規模經濟,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除中國銀行外均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張進銘等(2012)運用方向性距離函數和超效率DEA模型測度了中國11家上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約束下的效率,并與未考慮不良貸款的情況下得到的銀行效率作了對比分析。
上述文獻從各個角度對商業銀行效率進行了評價,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結論,但大部分文獻存在的缺陷是沒有把不良貸款作為一項非意愿指標來考慮。不良貸款伴隨著銀行經營活動而產生,是衡量銀行效率的一個重要風險指標,是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將不良貸款納入產出指標可以使得商業銀行效率測度的準確性提高,提升研究的價值。盡管近些年來基于非期望產出的銀行效率測度越來越多,然而可以完善的地方仍然很多,在測度對象的選取方面不應該只局限于大型國有銀行和少數股份制商業銀行,日漸發展的城市商業銀行也應該受到廣泛關注。另一方面,研究的時間跨度也可以加大,使得非期望產出對于銀行效率的影響可以更加清晰,研究結果更加具備說服力。
三、基于非期望產出商業銀行效率測度模型的優化
傳統DEA模型的相對效率評價思想要求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因此,在基于非期望產出的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中便不適用了。為了完善DEA模型,使其能夠很好地評價考慮非期望產出的商業銀行效率,學界一開始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將非期望產出當作投入指標來處理,這種方法對于迎合傳統DEA模型的評價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違背了實際生產過程,使測度結果與實際情況有偏差。方向性距離函數法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非期望產出的效率評價問題,但此方法仍是基于徑向和產出的角度提出的,不能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松弛性問題。最終,在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Tone(2003)提出了一種非徑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是目前研究考慮非期望產出經濟效率的最有效且最符合實際的模型。
四、降低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相關建議
1.在今后的發展中,中國商業銀行需要嚴格把關信貸資產質量,將風險視作第一評價原則,建立嚴格的信貸資產考察評級辦法和相關責任機制。將每筆信貸資產聯系到具體的責任人,不良貸款產生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迫于處罰的壓力,銀行有關人員會謹慎地考核貸款質量,積極地限制具有潛在風險的客戶。
2.不良貸款的清收盤活是一項難度系數極高的工作,講求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建議商業銀行組建專業的清收盤活小組,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加大對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加速對不良資產的處理。
3.發放貸款前對申請者的財務狀況和資信情況的嚴格審查并不能完全杜絕不良貸款,一旦不良貸款產生,銀行應該積極采取一切措施來降低銀行的損失,面對惡意逃債、還款意識淡薄的“流氓”企業毫不猶豫地采取訴訟方式依法維護銀行債權安全。
參考文獻:
[1]魏煜,王麗.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一種非參數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2]朱南,卓賢.關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效率的實證分析與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2).
[3]羅勇,曹麗莉.基于超效率模型的中國商業銀行效率評價[J].金融論壇,2005(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