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小利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在相同的市場的市場條件下,企業的競爭就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管理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本文結合目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就現代學徒制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模式
學徒制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形式,在傳承人類社會技術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經歷工業革命后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后,以將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為特征的現代學徒制因其對德國經濟社會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使得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并思考學徒制。在此背景下,現代學徒制受到我國職業教育學界的廣泛關注,在理論和實踐中提出建立現代學徒制的呼聲不斷加強,一些地方和企業也積極開展試點工作。
1 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及特征
傳統學徒制是一種古老的職業訓練方法,是指在職業活動中,通過師傅的傳幫帶,使藝徒獲得職業技術和技能,主要是在師傅或專家的指導下掌握所學手藝或工藝的背景知識和取得實際工作的經驗。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它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國家性。傳統學徒制建立在手工作坊年代,一般是民間自發地形成?,F代學徒制建立在工業發展時代,是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而傳統學徒制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才應運而生,因而現代學徒制是出于國家戰略要求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由國家層面推進的,推進主體不一樣。因此,國家層面推進是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標志。
第二,開放性。傳統學徒制具有封閉性,師傅掌握的技能一般不外傳,一般只傳給子女或者親屬,具有家族性質。而現代學徒制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只要有需求的人,任何年齡都可以參加學習和培訓,具有高度的開放性。
第三,規范性。傳統的學徒制主導是師傅,而現代學徒制由于是出于國家人力資源戰略要求和產業要求,因此具有明確的規范性。為了達成國家人力資源戰略要求,政府出臺了規范性的政策,規定了教育、人社、財政、工信、學校、企業等部門單位在現代學徒制的推進工作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確?,F代學徒制的順利推進。
第四,系統性。傳統學徒制沒有具體的培養計劃,完全是師傅個人的行為,沒有考評也沒有認證,缺乏系統性。而現代學徒制則要求從招生、學校培養、企業實訓、考評畢業認證(職業資格認定)等方面都應該有明確的計劃性和系統性。
2 實行現代學徒制對供應鏈管理課程的要求
1、物流行業發展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笆晃濉碧貏e是國務院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我國物流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和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對每位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新的素質要求,它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物流管理的系統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要求同學們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學徒制這種教學模式從內容到方法正是符合時代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在學徒制中強調高職學生對操作技能的學習,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融合到操作實踐中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理念素養和操作技能。
2、供應鏈管理課程特點的要求
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方法,供應鏈的設計原則和策略,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方法與步驟以及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成本管理、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計劃與控制,供應鏈的業務流程再造,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方法以及供應鏈的新發展。學徒制這種教學模式就強調對操作性能力的學習,而且它是情境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包括將思考過程外顯給同學,然后同學們可以進行模仿,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處理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現行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問題
由于供應鏈管理屬于一個新興學科,其知識和理論體系還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實訓室建設投資大,學校普遍缺少專業化的實訓設備。教學中理論多,操作少,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較扎實,但對現場實際了解甚少,嚴重欠缺實際知識與操作能力,難以盡快勝任現場工作。這也導致了就業問題,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導致市場中出現了數量上“供大于求”、結構上“供小于求”之現象,學生很難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造成很多學生在就業時無所適從,不能在企業當中找到明確的位置。
3 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分析
1、 企業的合作與支持
推行現代學徒制首先要獲得合作物流企業的理解和支持。高職院校在與物流企業合作過程中總會感到“一頭冷,一頭熱”,企業缺乏與學校合作的動力與熱情,目前物流行業普遍利潤較低,一些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目的是為獲得學校的廉價勞動力,對培養學生認識不足。如何提高企業的積極主動性,除了高職院校要向合作企業講明現代學徒制對行業發展的好處,積極誘導,也需要國家出臺一些政策,給企業提供一些優惠與約束。被當成“現代學徒制”范本的德國,在1969年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從法律層面嚴格規定了職業教育是每個職工的終身教育,即培訓、就業、再培訓、再就業。而實施“雙元制”(也稱雙軌制)是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而現在越來越受關注的澳大利亞“新學徒制”,政府以市場為導向進行運營,采用商業化撥款方式,即根據學徒的人數、開設課程的數量與培訓的質量,按照一定的標準撥款。顯而易見,無論是德國的法律保障以及就業資格準入,還是澳大利亞的政府撥款,都是國家層面規則的設立和政策的保障。對中國而言,目前這些都是空白。
2、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重構
現代學徒制要求對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根本的變革,培養模式的改變也就需要新的課程體系。作為物流行業,應該建立自己的行業培養標準。英國的培養模式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F代學徒制作為英國技能教育發展規劃的建設核心。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學徒制項目的實施須以相關行業領域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框架體系(Apprenticeship Framework)為依托,其主要內容包括學徒制項目的招生要求、起止時間、課程設置、培養過程、所獲證書等各項要素。據英國行業技能協會聯盟(Alliance of Sector Skills Council)的定義,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框架體系是對實施學徒制項目所需滿足各項標準的匯總,其制定目的在于保證學徒制人才培養項目的質量持久性以及與國家層面職業教育標準體系相契合??梢哉f,框架體系的制定過程堪稱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石。
3、專業教學團隊
推廣學徒制,校內專任教師進入企業、企業的技工師傅走上講臺應該是以后教學工作的常態安排,作為專業老師,必須是雙師素質,具有活力,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作為企業老師,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目前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尚未完全擺脫傳統學科體系的束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仍以知識的系統性作為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崗位工作任務不能有機地融入課程內容,企業教師雖具有某項技能,但缺乏理論抽象能力。對于參加學徒制的校企雙方的老師,要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和教育教學方法及綜合執教能力的培訓,使其具備先進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執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輝,劉冬.本碩層次學徒制:英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另辟蹊徑[J].高等教育研究,2014(1)
[2]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一一兼論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等.
[3]王士星.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模式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7.
[4]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