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 新理念下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轉變教學觀念。因此,“少教多學”課堂應運而生。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出發,對“少教多學”課堂的理論基礎、特點、實施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以使“少教多學”課堂的效率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進一步地發揮。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少教多學;探索;思考
教育改革要求教師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諧發展與學生的關系,爭取學生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少教多學”課堂是實踐這一要求的有效嘗試。在“少教多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適應角色的轉變,倡導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效激發和利用學生的興趣, 開創開放多維的學習空間,實施初中英語互動課堂教學。
1.確定目標,問題引路
確定學習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需要學什么和教學內容的價值。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產生期望、進取的心理傾向,讓他們參與教學,與教師默契配合。教師憑借教學目標,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識,以新舊知識的聯系或沖突引發求知需求,與學生實現互動。目標最好是在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并能刺激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激發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探索。
如:7A unit1第一單元是介紹人,通過人的外貌,愛好來進行描述。第一課時導入部分我就把自己和學生們的照片投影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張在小組內討論,然后以猜謎的形式展開,讓其他組成員來猜描述的是誰,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知識。
因而,“少教多學”課堂教學一般采用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思路和行為,注重抓住最佳時機,緊扣思維焦點,用問題“開其意,達其辭”,促進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質疑和交流,學生才能擁有豐富的學習體驗,達到閱讀的自悟、思考的覺悟、實踐的感悟和交流的醒悟之境界。
2.思考探索,質疑問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有靜聽的權利,而沒有思考的自由。“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把思考與探索視為核心環節,采用啟發、引導和點撥等方法,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對一些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和自由表達,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讓其迸發創造的火花。如:7A unit7 語法是掌握some和any的用法,我先把本單元前面的課文中有出現some 和any的句子找出來,讓學生多讀多看幾遍,從而找出它們使用的不同點,相互補充,依靠全班學生的智慧來歸納出用法。
因此,以導引學生的思路,形成思維波瀾,使他們的思維力由潛伏轉入活躍狀態。“少教多學”課堂教學大多沿著“無疑——有疑——無疑”這樣一條波浪式的路線前進。教學中學生敢于向教師問難,向教材質疑,教師也敢于向教材質疑和向權威問難。教師一般在不易產生疑問之處或容易搞錯之處設疑,喚起學生心理中的疑慮,產生求索志向和動機。
3.小組討論,集中交流
“少教多學”課堂教學為消解和彌補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批量化教育的缺陷,大多采用小組討論這一環節。它要求小組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特點。要求全員參與,圍繞中心議題,學生互相啟發,盡情地交換各自的觀點,可以演說、提問甚至爭辯。
如:7B unit4綜合技能中是尋找寶藏,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我就把學生分為6組,讓他們每組畫張自己的藏寶圖,讓其他組的同學來用所學知識來快速的說出路線找到寶藏。
因此,當學生對相關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時,出乎意料的思維方式甚至對教師都可能有啟迪與借鑒作用。集中交流是小組討論的延伸和繼續。教師可采用啟發與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與發現、思考與表達,充分展示他們自主學習中知識建構的成果,發展他們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靈活性與創造性。不要心存顧慮而越俎代庖,學生能夠說清楚的問題就讓他們自己去說,說不清楚時也不要急于打斷他們的思路,要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體驗和學習狀況。不能過高要求學生的表述,否則,容易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難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自信和成功的快樂。
4.當堂小結,及時評價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對所學的內容當堂進行概括、歸納,使教學內容作為一個有機的知識體系納人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小結應體現所學內容的邏輯聯系和內在結構,突出學習的重點難點,理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精要的小結可以讓學生帶著繼續探索的心走出課堂,使學習熱情保持并延續下去,形成新的學習動機。
如:8A uint8 integrated skills 是介紹自然災害,通過圖片展示來了解自然災害以及如何自救,最終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和珍愛生命的重要性。
因此,對有爭論性的問題,教師還要做好課后研究、探討及輔導。為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少教多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小結,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方向性評價,將重知識技能目標的定向評價轉變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統一的綜合評價。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讓同學們多一點成就感與幸福感。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能采用自我評價效果就更好了,讓學生對照自己進行縱向的比較,使不同學業成績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發展與成長。評價不僅是“少教多學”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它也是下一個循環的起點。
總之,“少教多學”是順應新課改要求的有效嘗試。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敢于大膽質疑,發表見解,敢于超越教材,挑戰教師;敢于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們大膽地演繹自己的精彩,自信地享受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小菊.新加坡:“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啟示.中國成人教育,2008,(16)
[2]張大鈞.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夏谷鳴.正確把握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的走向[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6)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運村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