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蓉 游紅玉
【摘 要】學習英語必須要了解西方社會的文化內涵,否則就無法真正掌握這門語言,也無法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內容包括知識文化、觀念文化、詞語文化和與交際環境有關的文化。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對比中西文化、開展講座、利用多媒體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實踐來進行文化教學,提過學生的文化意識,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教學;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
0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的特定社會背景,否則就沒有真正掌握這種語言。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Sapir 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1921:221)。但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著重語言形式、輕文化培養的傾向。很多教師忽視了語言的載體功能,過分關注學生的四六級通過率,通過反復強化一些技巧訓練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缺乏引導學生關注西方文化的意識和行動,以致很多學生的英語都是中國式英語,并且缺乏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致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表現得不得體,甚至鬧笑話。
1 文化教學的內容
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知識文化、觀念文化、詞語文化和與交際環境有關的文化。
1.1 知識文化
知識文化指的是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科技、文教等背景知識。只有首先了解一個國家的基本情況,才會深入理解這個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以及其語言所獨具的特點,缺乏這些知識則會導致閱讀困難或者理解偏差。
1.2 觀念文化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會準則、風俗習慣、道德標準和思維特征。東西方之間的觀念存在很大差別。西塔拉姆(K.S.Sitaram) 曾研究過不同文化的價值體系,并按其重要程度作了分類,所比較的全體是西方文化、黑人文化、東方文化、非洲文化。調查顯示西方文化在個性、金錢、救世主、標新立異、進取精神、尊重青年、效率、坦率、守時這幾項名列第一。而這九項東方文化較弱。東方文化在感激、謙遜、因果報應、集體責任、尊重長者、好客、土地神圣感、和平這八項名列第一,這八項也正是西方文化的弱項。再比如西方文化肯定自我,個人價值至上,individualism是他們接受的價值觀,要自由表達內心不受外界的約束。而漢語文化中強調集體主義,具有自我色彩的意識是受到貶低的,所以individualism多被視為利己主義。
1.3 詞語文化
詞匯在語言中占有重要地位,語言學家萊昂斯(Lyons)對語言文化作過這樣的描述:“每一種語言在詞語上的差異都會反映這種語言是社會的產物、習俗以及各種活動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比如,漢語中常用“畫蛇添足”來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英語的表達習慣則是“paint the lily(典出莎士比亞的《約翰王》),這是因為在《圣經》和西方人的心目中,淡雅高貴的百合花(lily)是“清白”與“貞潔”的象征,因此為百合花飾粉抹彩自然會被看作多此一舉、徒勞無益之事。如果忽略這些差異,用母語思維方式生搬硬套目的語,便會造成語用失誤。
1.4 交際文化
交際文化是指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那些影響信息準確傳達(即引起偏誤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
語言因素包括招呼、問候、致謝、致歉、告別、打電話、請求、邀請等用語的規范作用,話題的選擇,禁忌語、委婉語,社交習俗和禮儀,等等。西方人士在交談中一般不會問及對方的年齡,體重,收入,宗教信仰等隱私的問題,而中國人則會在于陌生人交往時,打聽對方的基本情況,同時也很樂意將自己的情況告知對方。
非語言因素包括手勢、體態、衣飾、對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觀念等等。比如身體語言,它也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美國人重視個人隱私,交談時雙方一般保持45~80公分的距離作為“身體緩沖區”,所以,他們不會拉著手坐下來。一旦距離縮短或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他們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感。
2 文化教學的方法
文化教學應從效果出發。“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會導致“消化不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搞清他們的文化難點。備課時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設計課堂教學,揣摩具體教法。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2.1 文化講解
文化講解即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就有關內容加入文化的介紹和討論,這是在目前課堂上最常采用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先介紹有關的社會文化背景,使學生了解作品的產生背景。然后,結合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向學生講解其所涉及到的英美國家獨特的社會風貌,并揭示與之有關的思維方式,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做到語言知識講到哪里,文化知識詮釋到哪里,使學生接受的不只是單純的文字知識,而且是綜合了文化的立體性知識,進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內涵。
2.2 文化對比
漢語和英語是兩種有著明顯差異的語言,這源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文化的對比學習也是語言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比,可以認清兩種文化間的不同,排除漢語文化和語法習慣所帶來的干擾,避免中國式英語,確保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間差異的敏感性和注意力。比如可以對中西方對于顏色的不同理解及表達進行對比,還可以對比中西方對夸獎的不同反應,接人待物的不同,等等。比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Marriage Across Nations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找出中西方在婚姻觀念以及結婚儀式方面的不同,增加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對文化的理解。
2.3 巧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文化氛圍
教師可以結合英語教材,精選一些有關英美文化的音像資料、繪畫圖片來輔助教學,增加課堂的文化信息量,創設強烈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幻燈和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表層的物質文化。而電視、電影、錄像等教學手段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英美國家的制度、習俗和精神等深層文化,是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的重要窗口。比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四單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這五種象征的圖片,也可以放映相關的短片,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美國的文化象征。
2.4 開展文化講座
教師之間可以配合定期開展針對某一主題的講座,由不同的老師擔當主講,也可以聘請外籍教師或外校專家。文化講座可以將所涉及的信息有序、合理的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系統的了解某一文化現象或文化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針對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教師可以舉辦關于美國人的時間觀念的小講座,除了可以講解美國人的時間觀念,還可以舉例告訴學生美國人約會、請客時的一些社交禮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表現得體。
2.5 開展文化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教材,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比如可以創設英語沙龍、英語晚會等,并邀請外籍教師作指導,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英語文學作品,觀看英文電影,引導學生注意文化方面的細節,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進行角色扮演,鞏固學生對文化知識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生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不但學會說英語,而且學會說地道的英語。
3 結語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還應該在觀念上意識到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積極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文化意識的教學方法,將文化教學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最終達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