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語文教學的改革,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開始出現在課堂上,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被運用的最廣泛,使學生在自主和團隊協作的精神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小組合作
雖然新課改推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但還有許多中職院校沒有徹底執行,許多中職院校的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形成了一種優生更優,學困生更差的狀況。
一、實現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語文教學會因為教學性質內容、學生個體情況和教師本人等原因,使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得到有效執行,會出現以下問題。
1.難以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步驟,這需要教師充分了解班上每一位學生的情況,而中職語文教師因為教授班級太多,缺少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小組分組時往往只能按照隨機或者自愿原則來進行分組,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2.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生包攬全局,學困生懶于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因為中職院校學生文化水平的差異,在學習中,導致所有問題都依賴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而學困生就懶于思考問題,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優生,導致一邊化發展,優生更優,學困生更差。
3.主體性和自主性的缺失
學生雖然是主體,但是教師也要起到主導的作用,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理解課文的結構主旨,通常布置完任務后,就簡單的在教室里面巡視一圈,任由課堂吵鬧,不做任何監控和指導,使學生的自主性大大下降。
二、如何有效實現小組合作學習
1.進行合理的科學分組,充分利用資源
在進行科學分組前,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個性、性別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如果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每個學生,可以通過跟班主任了解或者課前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學生做出相對正確的評價,利用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分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采取一定的要求和規則來形成不同類型的小組,比如按個性差異、學習差異和性別差異等形式來搭配進行不同類型的分組,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小組學習合作高效且有效運行。
2.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能參與到小組活動學習中,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和小組合作任務,優化教學內容,比如說中職語文的教學模塊由口語交際與實踐、閱讀與欣賞、綜合實踐這幾個類型構成的,那么在口語交際課的時候我們讓小組合作的學生模擬真實情境中利用口語交際的技巧和方法來進行口語練習。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一直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在凸顯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在學習《陳情表》的時候,在課前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新課的預習,各小組分工合作,了解李密在寫這首文的時候是什么背景,了解當時的政治背景,預習課文中的生詞生字,在課本上進行標注,并討論回答此文表達了李密的什么心情,有什么更深層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進行適當引導,小組討論的時候,也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對他們進行指導,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學的負擔,還營造出了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更能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所呈現的正面影響。
在強調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合作的今天,在學生學習階段的時候進行培養是最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中職院校的廣泛推行,能使學生在進行文化技術學習時,增強對團隊意識的認識,但這能否得到有效實行還需要各中職院校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張誠磊.中職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現代教育,2014(04):44-4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