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凌輝
摘 要: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它對于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縱觀如今的中職語文教學,由于教師采用教學方法不當,中職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一直處于低下水平。因此,如何改變如今的教學現狀,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就成為目前廣大中職語文教師重點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語文;激趣導入;角色扮演;轉變觀念
筆者從事中職語文教育事業多年,對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論題也進行了諸多探索,現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此論題談幾點粗淺想法和建議。
一、激趣導入新課,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始環節,對一節課教學質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且,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自信心不足,如果我們在課堂的一開始就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能一節課都處于走神、開小差的狀態。所以,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我們就應對此環節進行高度重視,并進行精心巧妙的設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上課一開始,我就為學生播放了羅大佑的歌曲《母親》,并對學生說:“同學們,自古以來母愛就是人類最偉大、最真摯的情感,很多文人墨客都用文字抒發過對母親的贊揚和敬佩之情,著名學者胡適,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胡適先生筆下的母親究竟是怎樣的一位人物呢?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去了解這位母親和胡適先生對母親的感情。”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播放歌曲并引出有關母親的話題,給學生營造除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也使學生了解了本節課所要學的主要內容,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指的是學生經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精心準備,對課本中的人物進行扮演,從而加深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的一種教學方式。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積極活躍,這正好與中職生好動、好奇的性格特點相符,所以,我們可以針對具體文章的具體內容,將其編排成小型劇本,讓學生將課文中的故事情境真實生動地表演出來,為學生創設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如此,便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文言文時,我們就可依據文言文的具體內容,將其編排成一個小型劇本,然后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對劇本中的人物進行扮演,如項羽、劉邦、張良、樊噲、范增、項伯等,讓他們將宴席上斗智斗勇的緊張、沖突的戲劇性場面真實地呈現出來,這一活動形式一經提出,學生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且都積極參與到了其中。當然,學生也不負所望,將故事情節表演得完美生動,人物角色呈現得活靈活現,如此,既使學生成為了學習主體,還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為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學習主體性得以展現
常規下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師注入式教學,學生吸取性學習,學生的學習個性被壓制,學習主體性被忽視。如今,中職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者”的課程基本理念,所以,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我們要對傳統教育觀念進行及時轉變,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依靠自己能力,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學習《寂靜的春天》這篇課文時,我就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導學案:仔細閱讀課文,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探索:(1)春天的“寂靜”表現在哪?請用原文的語句進行回答。(2)作者認為導致春天“寂靜”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為什么以“寂靜的春天”為題?(4)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闡述寂靜的春天?找出例子并加以分析。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共同研究出合理答案。這樣,我就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展現,為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創造了便利條件。
綜上所述,提升教學質量,是眾多教師一直努力探索、深入研究的話題。希望廣大中職語文教師,能夠從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制定出符合他們學習實際且能為他們所接受的教學策略,使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在我們的帶動下得到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郭振華.淺論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理念[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