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飛


摘 要: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兩種不同性質的高等教育,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趨同化現象。本文將其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說明二者的趨同化。最后根據二者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進行建議:獨立學院走“雙元制”的模式;高等職業教育走校企雙主體的模式。
關鍵詞:獨立學院;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 研究背景
(一)問題提出的緣由
高等教育大眾化正朝著縱深方向發展。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是高等教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這兩種學校不同性質的學校發展出現趨同化。那么,二者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具體有什么異同?在現實的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哪些問題?本文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對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標準、現狀等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比較分析,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所在。
(二)概念界定:
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在國家的教育法規政策中沒有準確明白的定義,在學術界中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大多數學者分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時通常都從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課程、教學等方面著手,因此,本文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1]
2 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比
根據表1顯示,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都將高級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但獨立學院強調培養復合型專門人才,強調人才應用、技能和素質全方位培養,即獨立學院重視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關注人才對某一職業群的適應能力;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更加強調“生產服務于第一線”,也就是強調滿足用人單位具體某一職業崗位人才的培養。
在專業設置方面,二者均強調面向市場、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無論是獨立學院還是高等職業院校,都是依靠市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成立之初就決定了其使命是為地方、區域和市場經濟服務。但與獨立學院不同的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是定位與具體的職業崗位的,所以他們的“親商理念”特別濃重,專業設置比獨立學院更加市場化和具體化。
關于課程體系的設置,二者的設置都要求符合人才的培養目標。正因為如此,獨立學院的課程設置更加強調綜合職業能力,因此課程體系更強調專才知識,細化到具體崗位工作,所有開設的專業基礎知識也是圍繞著這一具體的職業崗位開展,較獨立學院而言更加狹窄同時更加細化。
在教學體系上強調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化以及校內外的理論實踐的結合;在評價方面強調圍繞培養目標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客觀科學的評價。
根據表2顯示,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模糊,重理論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輕實踐技能訓練;在專業設置方面,專業設置脫離市場經濟發展,帶有盲目性;在課程體系上,課程的內容嚴重脫離實際需要,重理論輕實踐;從教學方式上來講,二者均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缺乏教學活力;在評價方式上均較為單一,以知識評價為主。
通過圖表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均存在趨同化現象。在現實情況下,教學目標的模糊和專業設置的盲目性與學校發展脫節市場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獨立學院和高等職業院校的產生及存在一直并始終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一旦院校的發展脫離市場和經濟,那么培養目標的模糊性和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必然發生。二者的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狀況的陳舊單一與教師的成分密不可分:獨立學院的教師多為母體高校的退休教授和近年招聘的研究生,知識結構老化、教學經驗欠缺;而高等職業學校市資更是陷入瓶頸狀態,專任的教師偏少,“雙師型”教師缺乏,而占教師大部分比重的是外聘的兼職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必然大受影響。
3 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表3中,關于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是來源于德國的“雙元制”。德國的“雙元制”是一種強調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雙元制”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以后在社會上的就業適應、競爭發展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和總結經驗的能力,同時具備獨自操作、應用、維護以及維修的能力,以及協作、交往、自我提升等一系列能力。”[7]由此可見,我國的獨立學院和德國的“雙元制”在人才培養理念和定位上大致相似,這就給我的借鑒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于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議如今在國內已經有成功的例子--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9]“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圍繞職業崗位確立目標,強調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是特別強調服務區域和地方經濟。強調“親商理念”,開設企業訂單班,開設企業專業課程,并與企業商家共同商定專業方向及其相關課程。
總之,獨立學院在實行“雙元制”,高等職業教育實行“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將兩種不同性質的高校從人才模式上區分開來,并且引導他們朝著各自不同的人才培養理念上健康的發展下去。
文獻參考
[1] 徐小君.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5).
[2] 周丹 , 李曉輝. 獨立學院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2.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 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方案[Z].2005.
[4] 李剛. 淺析我國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J]才智,2014(13).
[5] 胡青華,張俊杰. 面向中小企業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2014(3).
[6]關永承.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華章,2013(31).
[7]雷正光. 德國雙元制的三個層面及其可借鑒的若干經驗[J]外國教育資料,2000(1):78-79.
[8]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立項名單的通知[Z].2014.
[9] 貢亞麗,史小波,袁麗娟. EDA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研究--以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技能人才培養為例[J]高職高專教育,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