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
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創新力的培養是當前高職教育的重點,是學院教育符合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如何培養并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目前教學改革的探索努力,為此結合以往指導學生學科競賽的經驗總結,闡述科技競賽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并進一步指出以健全的科技競賽為契機,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技能競賽;創新力;高職教育
1 引言
隨著科技產業的發展,國內的學科及技能競賽日趨成熟和完善,參加的學校層次和學生素質均有明顯提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廣泛參加了各種賽事,包含全國性的和市級競賽,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參與學生人次和人數上均達到了較高水平。
在對目前的競賽普及度、參與度和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之余,現在的學科競賽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和隱患。如學科競賽一定程度上游離于現有教學體系之外,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科競賽脫節嚴重,指導教師對學科競賽也演變為僅對部分參賽學生的額外教學,降低了學科競賽在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應該發揮的普及性作用和激勵作用。參賽學生也忽視了學科競賽為專業服務的本質,甚至廢棄專業學習而投入學科競賽中。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理清競賽與專業學習的主從互動關系,并盡可能地把學科競賽導入專業教學中,提升創新力培養的廣泛性和普及性。
2 技能競賽與創新力培養的關系分析
2.1 技能競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
目前國內的各種技能競賽已經日趨完善,其主要意義不在于參數者獲得某些獎項,根本意義在于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創新觀念,培養動手技能,提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參與技能競賽的過程實際上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類似過程。他們在進行創新實踐中會遇到很多科學性和非科學性的問題,在引導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對科研活動的基本規律有所了解,學會正確分析和處理問題,提高創新性思維方式,培養合作協調的團隊能力。
2.2 技能競賽為創新能力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創新力是在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的能力素質,是學以致用的一種過程。技能競賽能有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競賽準備階段,學生需要加強知識的學習,拓展知識面,了解掌握新知識并運用于實踐過程。由于技能競賽是綜合性較強的項目競賽,是創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這就要求參賽學生的項目含金量要高,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準備過程中,促使學生去學習本領域的一些先進技術,主動積極地參加賽前培訓和指導,以使自身的各項能力均獲得較大提升,符合創新型競賽要求,系統地掌握相關背景知識,為創新型實踐能力拓展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3 深化電子課程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高職課程教學普遍存在偏重理論知識,實際解決問題能力較差的弱點,需要調整工程性、實踐性較強課程的改革,提升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建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理論、實踐、應用”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實踐課程應該體現“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應用性實驗”三個層次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充分導入技能競賽的作用,減少驗證性的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
3.1 將競賽訓練模式導入實踐教學過程
參賽學生在賽前訓練和參賽過程中受到良好訓練,整個過程要求學生自行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并合作完成特定的項目設計。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了極大強化,同時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團隊意識,更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但目前而言,參賽學生還是少數部分,收益面并不大,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借助大賽的訓練和培養模式,將其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擴大學生受益面。
由此應積極探索在課程設計制作環節中,依照大賽的模式進行學生分組,對既定項目進行設計制作和調試,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案進行實現,鍛煉學生的思維開闊性,培養提升其創新能力。
3.2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機制
為提升實踐課程導入技能競賽培養模式的效果,應大力發展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電子技能競賽的基地。近年來,重慶各高職院校均加大實驗室的投入與建設,設立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對全校的電子類所有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設立全國高職技能競賽專用實驗室,并實現開放式實驗室,全天候向全體師生開放,為師生提供開展實踐性教學平臺,為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設施條件。
同時充分創造獎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各院系定期舉辦科技報告會,成立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積極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活動。設立相符的多類型科技創新基金,資助學生采用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種小項目及設計課題。并制定多項科技創新獎勵政策,對學生所取得的技能大賽、發明創造、專利申請和論文發表等方面進行資助和學分獎勵,同時參加評優評先。
4 推進注重學生創新力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創新力的培養水平,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以技能競賽設計的實踐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形成“素質教育為基礎,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創新型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
4.1 創新自組織實驗競賽的內容
校內自組織創新實驗大賽,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設計、制作、測試和分析論證的全方位工程實踐鍛煉的機會。首先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供設計方案,根據設計方案繪制圖紙,編制工程實施組織計劃上交到競賽組委會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即可參數。期間由實驗室提供場地,學校統一提供制作材料,學生以5名左右為一組獨立完成競賽的各項工作流程,保證學生的參與廣泛性和強弱配合,從工程設計、制作和組織論證工程項目實現的合理性。
評審內容著重強調作品的設計創新性,方案合理性,以及報告質量和答辯質量,最終評出競賽獲獎等級,在獲獎組數上應盡量保證數量充裕,梯次合理,不損傷學生的參與熱情。
4.2 創新技能競賽的實施方法
創新技能競賽的組織工作涉及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競賽組委會組建,發布競賽通知,創新技能競賽的設計方案上需完善競賽指導思想、競賽內容、競賽方式、競賽時間及競賽評審等方面,并組織學生進行競賽的研究與整理,改進技能競賽的組織方法。
5 結束語
創新技能競賽全面鍛煉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并提高創造性與工程實踐能力,這在教學過程中是具有積極的改革促進作用。為達到全面素質教育目的,實驗教學單位應以教學改革為動力,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工程意識為目標,導入科技活動、工程設計和實施操作等教學手段,結合校內外工程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調動廣大師生的創新教育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供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軍. 高職電子類專業實踐教改的探索[J]. 內江科技 2004(02)
[2]高斌. 電子類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淺析[J]. 科技信息.2012(14)
[3]李玉東. 開展電子設計競賽加強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