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業林
【關鍵詞】初中化學 小組討論 教學模式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80-02
近年來,關于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改變目前的教學效率低的現狀,2013年我校語文教研組實施了“少教多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就是以“小組討論”模式為主,關注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關系;體現了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合作的互動關系;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教學目標與能力整合的關系。為了提高本校的化學教學質量,化學教研組也投身到了改革的行列,現在正在把這種教學模式實施于化學教學中。本文就化學教學中實施“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小組討論”環節談幾點體會。
一、“小組討論”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傳統的教學一般都是講授式,教師單方面地講解、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他們思考的空間很小,表達的機會更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和發展。“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學生可以主動思考,自由發言,還可以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經過再思考和組織文字自由表達。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學習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小組討論”模式下的教學,每個學生必須有一系列的自學過程,學生在討論之前必須自己讀懂題目(教師在上一節課留下的預習方案或問題),不懂的自己想辦法查找材料,自己分析理解教材內容,然后嘗試自己解答、自己總結,形成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這些討論之前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小組討論”是學生們互相探討,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通過大家的意見形成小組的意見、觀點,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可以充分發揮合作互助的精神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經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一對多”的形式傳授知識,學生很難有機會與教師“一對一”的互動,只是教師單方面講授、灌輸,學生一味地聽講,接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少有效的交流,缺少互動,很多理論知識很難通過實踐得以驗證,所以也很難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少教多學”中的“小組討論”打破了這種格局。學生之間可以充分互動,自由發言,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充分體現民主、平等的關系
“小組討論”是互教互學,互相探討,在討論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題方法,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又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充分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民主、公平的關系。他們很自然地學會了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學會了揚長避短,也學會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小組討論”在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預設
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化學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也強調了要根據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小組討論”前做好預設工作。為了做好“小組討論”的有效預設,教師就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提前理解教材內容
“小組討論”前對教材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并查找相關資料把新的知識和以往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克服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動性和自覺性,當好學生“小組討論”中的“引路人”。提前理解教材內容是“小組討論”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及時解決學生在討論中遇到的難題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無法形成一致的意見,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引發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及內地探究問題的實質。因此,適時、有效地解決討論中發現的問題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措施,能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
(三)適當的設疑發問和引導
恰到好處的設疑發問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討論有時會偏離教學目標,在某個問題上糾纏不清或討論過多。為了保證討論的質量和方向,教師要適時引導,把握討論的主體方向。這樣的討論就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課堂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有一定的預見性和處理性
在實施該種模式的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恰當地處理,讓課堂教學有效地得以展開,這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智慧與藝術。
三、小組討論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合理安排討論時間
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不是一個獨立的教學活動,它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組成環節。所以,教師要正確處理“化學小組討論”教學環節與其他各教學環節的關系,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
(二)合理定位教師的角色
“小組討論”教學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把這個過程做好,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全面地操控和把握整個教學過程;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分析、研究、討論。這就要求教師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即做一個得力的組織者、指揮者,創造一個有利于討論順利進行的氛圍,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和動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控制好討論的主體方向;同時注意避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方法,否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自由發言,這樣形成的觀點才更新穎、有創意。
(三)合理設置討論內容和討論方式
化學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既是復雜的,又是系統的。對于如何在教學中合理、順利地開展“小組討論”,筆者認為必須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合理地設置討論的內容和討論的方式,最好制訂一個規劃方案,根據討論內容建立一個資料庫,而且資料庫里面的討論內容和討論方式要適時更新,與時俱進。
(四)合理地對討論結果進行評價
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地對討論結果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新觀點、新思路要給予認可和肯定;對于討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要給予鼓勵。引導學生學會取長補短、善于思考、大膽發言,從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小組討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豐富多樣、妙趣橫生,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化學的無盡樂趣和無窮魅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