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繼龍
【摘 要】新課程改革使音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音樂教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而是以雙基教學為主,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發揮自己潛能的廣闊空間,一個更有意義的教學領域。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學生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對小學音樂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 ? ? 小學音樂教學 ? ? 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給音樂教學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樣的身心特點使音樂教師在采取教學法時有別于高年級學生,不僅要注重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各教學法之間的整合優化,不斷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教學內容單一、形式枯燥的音樂教學。那么,怎樣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上好低年級音樂課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創新教學手段,感受音樂魅力
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而強化審美體驗的重要手段是運用。運用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本體(如節拍、節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聲、調式、配樂等)去教育感染學生,這才是最積極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人們常說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為此,在音樂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中,牢牢把握音樂學科的音樂性這一原則是強化學生審美體驗的本源性建設。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是通過聲響、節奏、旋律來表現藝術形象的一座橋梁。人們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塑造音樂中的“形象”,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達到審美的目的。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可采取“模像情境法”幫助學生想象。例如,在教學中經常會運用的歌詞創作,如果能突破一般的傳統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們像編故事一樣地創作下去,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小蜜蜂呀嗡嗡叫,飛到西來飛到東,微風吹來花兒笑,采來花蜜香又甜,突然一片烏云來,狂風大作小鳥驚,蜜蜂紛紛回家去,等到天晴再出來。)再請學生們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語氣演唱來表現不同的情景,就會使歌曲具有一定的音樂性。這樣,學生的興致就會顯得特別高,節奏的把握也會很好。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激情
學生認識音樂主要是依賴聽覺、視覺的共同感知來完成的。多媒體音畫俱佳,形象又逼真,運用多媒體技術既活躍了音樂課堂教學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手段,使音樂的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相結合,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過新年》一課中,我從網絡媒體上收集各族人民歡慶佳節的熱鬧場面,如放鞭炮、扭秧歌、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燈謎會等,給學生帶來了無比震撼的視覺感受,使學生從正面直觀地了解過新年的喜慶場面。在欣賞畫面的同時附上背景音樂《過新年》,拉近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畫面的場景中,增加親切感。這樣既引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又增進了他們對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了解,課堂教學充滿了動感,學生可以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學習。
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有了學習興趣,孩子們才渴望獲得知識。音樂游戲不但能誘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使他們在趣味中獲得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有趣的游戲能調動孩子們的思維,也能喚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兒童的本性是愛玩好動,單調的音樂知識只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而不愿接受。那么,通過簡單的故事和有趣的情節,融音樂與知識于一體的游戲不但能創造一種有節奏、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氣氛,還會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中那種抽象、條文式的灌輸,會直接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的思維特點是形象記憶,那么就要采用生動的形式將知識內容裝扮起來。例如,音符的學習:“有一個小黑臉,住一間房,名字叫四分音符唱一拍?!薄坝幸粋€小白臉,住二間房,名字叫二分音符唱二拍?!薄皟蓚€小黑臉,他倆是好朋友,總是搭肩通行,是八分音符唱半拍?!焙⒆觽兟牭竭@些惟妙惟肖的介紹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了,反而覺得每個音符都是既古怪又可愛的音樂形象,愿意和它們交“朋友”。識譜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中比較枯燥的環節,練習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如在認識了音符的唱名及在五線譜上的音高后,可以采用游戲法進行鞏固的練習。例如,游戲《給小動物找家》,根據不同動物的叫聲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音符和節奏,小貓3-、小狗ii、小雞77 7、小鴨66 66、公雞5 5等,游戲時,要求學生把這些音符送到小動物的家中,再唱出動物背面的音符,唱對了就算找到了家,就請它進家門。
四、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課堂上的形勢是瞬息萬變的,教師在教學前期一定要進行周密思考、反復琢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如自制打擊樂器一課,教師讓學生們帶來吸管、膠帶、皮筋等物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哪些東西可以發聲,發出的聲音有何特點,再教給學生如“穿”“粘”“系”等固定的方法。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完全交給學生去做,相信學生做出來的作品一定會種類繁多。隨后,教師再讓學生用自己做的樂器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創編節奏,再根據節奏創編出不同的旋律,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所以,堅持從音樂學科自身的特點出發,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音樂課堂上的創造活動就不容易走入歧途、迷途,從而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積累豐富的音樂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形式,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把音樂新課程的理念始終貫穿于每一節音樂課堂中,讓每一位同學都沉浸在幸福的音樂海洋中,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上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