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蓮
【摘 要】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就要重視學校資源的開發整合、社會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信息平臺開發課程資源,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根本,真實有效。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情況,提出了如何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 ? ?綜合實踐活動 ? ?課程資源 ? ? 開發 ? ? 對策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有主動探究的能力,能夠自生活中學習各類知識,綜合實踐課程就是這兩方面能力的重要培養中介。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情況,提出了如何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對策。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課程。自其在小學基礎教育中開展以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成為我國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獲得了較好的教育實效。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多數小學生感覺這種探究式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密切,在內心都特別渴望課程內容更為多姿多彩。但是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材開放性強,教師對于課程資源的收集、整合、開發感覺十分困惑。一方面教師對該課程從理念上還未真正把握,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學習不夠。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該課程實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業務素質不夠。另一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學校、其他任課教師的整體支持,如果沒有詳細的計劃,必然會導致所有的資源開發工作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些需要學生走出校門的實踐活動在活動組織、安全措施等方面更需要多名教師合作管理、指導,才能保證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但是很明顯,當前的許多小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課程不夠重視,這也折射出了當前教育改革不夠深入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本文分析了具體的整合對策。
2 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對策
2.1學校資源的開發整合
小學生年齡小,家長和校方都十分重視安全管理問題,因此綜合實踐課程特別要重視校園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一方面保證安全管理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保證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小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活動內容,形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能力和素質。首先,要設計主題項目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要重視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要探究的問題或課題,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學生與自我的關系這三大線索展開,例如:“垃圾分類活動”“我是護綠小能手”等。這些內容設計出來要考慮到具體的實施策略,然后小組集體布置活動任務,教師也要主動參與。其次,要聯系更多的學科資源內容。例如語文的“口語交際”、數學的 “合理存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就是科學、語文、數學、美術、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重要聯系點。多學科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聯系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集體活動,保證綜合課程的完整度。另外,要重視開發校園空間。例如,將校園的空地開發成“小小植物園”,學生能夠在這里完成植物的種植、蚯蚓的觀察等活動,對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至關重要。
2.2社會資源的開發整合
社會是一所大課堂,教師要重視社會資源的整合開發。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社會情景、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多種社會活動等,開發和利用社會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使學生拓展知識,增長經驗,提升社會的適應和創新能力。首先,把我們的傳統節日、社會突發事件、各種社會現象作為綜合活動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例如,以小學生安全問題的社會現象作為主題研究,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再模擬各類情境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表演,鼓勵學生形成維護自身安全的意識。其次,以地方特產為資源,努力拓寬課堂和學校的空間,引導學生向社會延伸、向農村延伸,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例如,臨海學校,每年從春季開始海岸涌出大量的貝殼,引導學生利用貝殼制作工藝品,陶冶情操,培養創新能力。又如,山區學校可以組織進行山區特產的晾曬等活動,城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工藝品的編制。另外,可以針對當地的社會自然條件、社會歷史背景進行調查。如:對水土、氣候、植被以及綜合環境進行調查;對地方和社區的社會因素及其歷史與現實狀況,如工農業生產、交通、文化遺產、社區經濟生活、社區文化生活、政府與社會機構等等進行調查。調查后請同學們繪制相關的圖解,向外地人更好地介紹當地的交通、政府機關的地理位置、工業文化發展情況等。
2.3利用信息平臺開發課程資源
當今社會信息飛速發展,綜合實踐課程要利用信息技術整合開發資源。首先,創建良好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其次,要鼓勵學生進行網絡資源的收集,可以讓學生收集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文獻資料,或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的索引,引導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或資料。再次,讓學生根據內容開展活動,比如討論、辯論等形式,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學會分析問題和表達思想的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最后,要組織學生制作相關的課件內容,將調查結果、文獻結果制作成為簡單的幻燈片,在集體中展示。當然,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獎勵,對其他的小組也要提出改進建議,給予適當的鼓勵。
綜上所述,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就要重視學校資源的開發整合、社會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信息平臺開發課程資源,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根本,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 教育發展研究,2013(03) .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 教育研究,2013(06) .
[3]鐘啟泉,姜美玲.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及路徑[J]. 教育研究,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