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忠衛
【摘 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才能體現出新課程理念對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 ? ? 課堂教學 ? ? 有效性 ? ? ?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創建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
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分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在各個小組中,學生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他們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每個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負有個體責任;學生們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的東西,有機會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各小組必須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是否良好,并設法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學習為學生們提供了相互交流與調節的機會。例如某些數學問題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再在組內解決,最后在班內解決。在回答提問、書寫解答時,明確規定本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的同學可以給予提示或補充。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時間和機會,同時組與組之間可以進行評比,讓學生在組內能獲得榮譽,提高學生的合作積極性。
二、盡可能關注后進生的學習
對后進生要進行單獨輔導,如果不顧及后進生,久而久之,班級的“兩極分化”就會變得極其嚴重。只要中等生與后進生的數學學習好了,那么整個教學班的數學教學有效性就算提高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后進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應成為數學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通過后進生的學習反饋可以了解更多的課堂教學信息,能更全面、更準確地掌握教學情況,從而做出相應的處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中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如果對數學毫無興趣,就難以參與到課堂中,或者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瞌睡連天,數學課堂就失去了生機。數學源于生活,要將學與用相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素材,把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素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臨生活,使數學學習更加直觀,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是數學,生活的數學知識并不難找。比如在教學《米、千克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繩、旗桿、課桌椅等,稱一稱他們自己帶來的輕便的物品,如鹽、味精、蘋果等,然后總結。我講得唇焦舌燥,學生忙得不亦樂乎。可是在練習的時候,還有很多學生無法下手。如床長( ? ? )米,寬( ? ?)米;一只雞重( ? ? )千克;一千克雞蛋有( ? ? ?)個等等。于是下課后我讓學生用自己的小皮尺去測量學校里的任何東西,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忙開了,有的去量講臺、課桌、黑板的長和寬,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壇,還有的小朋友去量籃球場。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懂得了數學知識的來源和作用,有效提高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會了參與的樂趣。
四、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農村學校的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參差不齊,課堂中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若能很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化靜為動,動靜結合,將教學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學難點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長,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因此有老師想到結合課件演示,初步認識千米。首先讓學生估計學校門口到85路花園站這一段路會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受一千米的路程是比較長的;接著出示我們學校的操場圖(課件演示),里圈塑膠跑道的長約250米,讓學生思考并想象,幾個這樣的250米是一千米跑4圈,就是多少米(一千米),并通過(學校周圍熟悉的場景)調查錄像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從學校門口出發到哪里會有一千米, 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1千米的認識。
總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發現規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圖創新,學會創新,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個性得到張揚,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如《新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那樣,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斌.論合作學習及其對學生行為和態度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9) .
[2]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