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 今天的經濟突飛猛進,人們往往重視于經濟,忽視了道德。當前的形勢告訴我們,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又是我們服務的顧客,做為班主任,“以德育人”是我們的一份責任,是時代的要求,用“德” 塑造我們的學生,中職的“德育”工作尤為重要。
關鍵詞 德育 班主任 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116-01
中華民族講究倫理道德,自古以來就有“以德治業”“以德治學”“以德教子”等的歷史佳話。可在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人們往往重視經濟,忽視了道德。有些學校重視成績、輕視德育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班主任深知,我們要用“德” 塑造我們的學生。
一、“以德育人”是時代的要求
在現實社會中,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較差,加上社會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忽視、家庭父母的溺愛等,造成他們的自私、驕橫,甚至心理變態、犯罪的惡果,與我們今天的經濟繁榮很不協調,長此以往,將給我們的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勢必影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時代要求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必須從青少年抓起,這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經濟繁榮大問題。
二、我們中職的“德育”工作尤為重要
1.中職學生絕大多數來自于中考的落榜者,分數低、組織紀律差,加上父母的素質也不高,毫無疑問,給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因難?。相比中學的德育,我們中職的班主任工作要比中學的班主任工作多出幾倍。2.劉小英因為有了以上情況,在我們部分教師中,存在著學生本來就這么差,出現問題也屬正常的麻痹思想,對于我們校園出現的偷竊、打架、戀愛、吸煙等現象也是“見怪不怪”。以上兩種原因,都要求我們審視自己,正視現狀,做好德育工作。
三、教育學生有德,班主任自身要有“師德”
中國有名俗話,叫做“正人先正己”。我們教育者自己的品德就是學生眼里的“大梁”。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做到語言美,這是品德修養最直接的表現,我們與學生交往中,應體現出師生之間的關愛之情,體現出教者的知識趣味。總之,語言的魅力是得到學生愛戴的大前提。另外還要做到心靈美。乍聽此話,似乎很口號化,可它的內涵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英國科學家培根的警句,大意是“與其貌美,不若氣度恢宏。”此句說明,做人,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美好的心靈,成就一個人的終身形象。因此,班主任應以高尚的情操、睿智的語言影響我們的學生。這樣,才能培養出的德才兼備的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四、學生處與班主任密切配合
作為學生處,應多與班主任溝通,多方面地搞一些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活動,讓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是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項,有了充實的精神生活,我們的學生才不會“感到無聊”,而“無聊”又是誘發不良行為的土壤。
五、班主任與學生溝通,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我們的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人生觀、價值觀等均處于朦朧狀態,而社會一些不良因素也必然影響我們的學生,體現在個體上就是過分追求物質生活、不分是非的哥們義氣、講究時尚等不良行為。例如,早戀、網戀等都是屬于社會上的不良因素,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有較高的洞察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們這個年齡的學生易因感情的沖動而犯罪,因此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科學地幫助學生渡過青春期。
六、進行長期不懈的法制教育
有的班主任教育學生是平時不教育,有了事才批評而且就事論事,好比醫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教育方式又好比媽媽管孩子——惹了禍打一頓,孩子揉揉屁股又忘了,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管教是零打碎敲的不科學的管理。我們應從宏觀上進行長期的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做到警鐘長鳴,讓學生真正懂得做錯事的嚴重后果。除此之外,班主任在平時就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大度的處事方法,樹立積極的心態。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