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花
【關鍵詞】 人文教育;和諧;活力;工作作風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37—01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和諧文化思想。我們應深入探討和挖掘這些傳統文化思想,以此來教育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同時,我們還應該結合當今時代主題,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文明、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努力形成見賢思齊、團結和諧、共促發展的良好氛圍。面對社會現實,創造性地闡發和提升和諧精神。深入研究影響學校發展的焦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齊心協力謀發展。將教育、管理和關心、關愛、關懷相結合,切實解決師生的困難。
一、和諧校園,是師生、生生和諧的校園
季羨林先生指出:“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構建和諧校園,要求師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有障礙,構建和諧校園無從談起。因此,要以尊重、信任、理解、贊賞、引導、激勵、溝通、支持、幫助、關愛等方式,努力營造促進學生成才、成長的良好育人氛圍。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要求學校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健全的人格,健壯的體格,能夠正確地處理個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人際關系和諧,要求人與人之間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團結友愛。倡導包容、兼容。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致力于和諧校園的創建, “我為學校,學校為我;校興則我興,校榮則我榮”。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學習、工作、生活,人人都能體驗到成就感、安全感、歸屬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諧發展、安定有序、心情舒暢的環境,努力構建“以人為本?!钡膶W校管理模式。
二、和諧校園,是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校園
充滿活力,使學校擁有較強的創造力,能廣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教職員工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積極作用。做到真正依靠他們,信賴他們,并為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便利,創造條件,讓他們各盡所能,各盡其力,為構建和諧校園做貢獻。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使他們團結帶領廣大師生員工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在教學、科研、學習等各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以及團員的積極性,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同時,要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文化、體育和藝術活動,讓校園內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安定有序,使學校各項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師生員工安居樂業。沒有穩定,就沒有和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學校的各種矛盾,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及時發現和化解各種傾向性問題,努力把矛盾降到最低限度。要求大家發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建立健全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安定有序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來保證。學校需要構建科學的、民主的、人本的管理制度,讓所有師生每天都生活在規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氣息的環境里。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誠信觀念,特別是學生要充分認識到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養成遵紀守法、健康文明的良好習慣。
三、要率先垂范,踐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相信構建和諧校園也將迅速成為我們全體師生的共識。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關鍵在行動,有高談闊論而沒有真抓實干,和諧校園只能是空中樓閣。為此,我們教師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愛生樂教、嚴謹治學、敬業愛崗、服務育人;學生要好學上進、刻苦砥礪。全體教職員工要確立“工作為重、質量第一”的工作觀念,工作中弘揚“勇于創新、爭先創優”的校園精神,淡化議論、強化感覺;淡化復雜、弘揚簡單;守土有責,盡心盡力。自覺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為上同步,事業上同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心全意,群策群力。
和諧可以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可以發展事業。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相信這一理念必定會成為我們全校師生的共同追求,一定會內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我們大家要同心同德、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努力使自己成為創建和諧校園的實踐者和生力軍,努力促進學校事業的新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