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
【摘要】集體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信息技術教師要讓信息技術課堂出彩,離不開集體備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更要與時俱進地改進其集體備課模式,不斷探索集體備課理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要做到傾“心”、注“情”、合“力”和勤“思”,用“源”,不斷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集體備課 專業化發展 備課效率 探究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49-02
集體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重要保證。教師要上好課,首先必須備好課,集體備課是一項深入細致的工作,是教師達成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記憶量大,理解抽象,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提高老師的備課效率。很難想象,一節沒有充分集體備課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能夠出彩。
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一步強化,如何與時俱進地改進高中信息技術集體備課方式,以扎實有效、講究實用等教師能接受的方法,解決集體備課的普遍性問題:如何將基于課題研究的方法用于集體備課。應該說集體備課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載體。因為集體備課是教師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發揮群體效應,實現資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技藝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非常具有實效性的實驗,
然而,當前有些信息技術教師對集體備課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理解,甚至對集體備課的認識不足,認為集體備課就是“背”課、就是寫教案。他們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集體備課”,卻得到對教學無效的結果:形式上是“抄”,實質上是“不動腦”,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這種集體備課方式不但無效,反而是開展教學工作的一個沉重負擔。
那么,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如何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究竟需要什么?我認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要做到傾“心”、注“情”、合“力”和勤“思”,用“源”。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做到傾“心”,才能在集體備課時投入自己的影子,將自己的切身體會溶入對教材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才能在講課時說出自己的心聲,而不僅僅是專家和權威的“傳聲筒”,才能讓學生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而只有教師發自心靈的聲音,才有可能實現對學生心靈的喚醒。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只有注“情”,才能在集體備課時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只有在集體備課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傳遞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傳遞自己的真情實感,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實現情感目標的達成。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只有合“力”,才能在集體備課中廣泛查閱資料,實現教材上的深耕細讀,知識上的融會貫通,講解上的深入淺出,才能實現知識目標的達成。在信息技術課的實際教學中,由于面對的學生不同,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情況,碰到各種問題,所以,在實際的備課環節,就要求信息技術老師,把握好學生的情況,認認真真“備學生”,只有合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集思廣益,備課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同時知識目標的達成,也離不開集體備課組的作用,只有這樣,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才能為學生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達成創造基礎性的條件。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集體備課,還要勤“思”。“思”既有思考又有反思,反思是一種探究意識,是一種質疑精神,是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式的求真、求實的勇氣和追求。教師的集體備課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無論是對教材的解讀、學生的了解還是三維課標的把握,教師都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不僅要明白“是什么”,更要明白隱藏在“是什么”背后的“為什么”,真正實現課堂精彩教學。因此,教師集體備課,要勤“思”,讓“思”在集體備課中顯現真正的“魅力”。
高中信息技術的集體備課,還要重“源”,集體備課不能閉門造車,只有用好各種資源,才能出好課,才能讓好課出彩。信息技術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時效性,與實踐的聯系性較強,同時與社會互動性有很多的交集,如可以帶領學生上網,收集各種就業信息,了解就業與創業的有關知識,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又讓學生適應不斷變遷的社會。利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案例進行反思,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實踐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高中信息技術集體備課要用好媒體資源,在互聯網社會,媒體信息主要來源互聯網這些新媒體。互聯網信息具有直觀、快捷、豐富、生動等特點,易于收集和整理,是信息技術教學中比較活躍的因素。互聯網上有許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時政影像資料,用好新媒體,服務于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正面臨著深刻的變革,集體備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突破個人認識上的局限;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然而集體備課如果只留于形式不僅不會起到效果,反而會增加教師的負擔。當然,集體備課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本班實際,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備學生,備教材,備創意,因地制宜地施教,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廖德軍:《例談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江西教育》,2006(20)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
[3]技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