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藥理學涉及各大系統的藥物,與臨床各科用藥緊密聯系。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藥理學內分泌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章節,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等比較復雜。由于糖皮質激素在抗炎、抗過敏和免疫抑制、抗內毒素及抗休克等諸多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使其成為現代醫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類藥物。因此 ,好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中正確使用糖皮質激素打好基礎。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 藥理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R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0-01
藥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而中醫學專業學生在生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方面比較薄弱,學習藥理學時會感到比較困難。加上藥理學章節多,內容復雜,各章藥物間藥理作用聯系較少,需要記憶的內容多,學生經常產生畏難情緒。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藥理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章節之一,也是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的藥物,因此,好的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引入
簡介歷史和功效,引起興趣。自1855年人們開始研究腎上腺皮質激素,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腎上腺勻漿提取物為切除腎上腺的狗進行靜脈注射使之存活,證明了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存在,后來從提取物中分離出來47種化合物,包括內源性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早期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均來自動物臟器的勻漿提取物,后來實現甾體激素的全合成。
用表格展示臨床常用藥物特點,一目了然。
二、導入案例,聯系臨床
案例(一)患兒,男,10歲,學生。因全身浮腫,蛋白尿和血漿蛋白降低,診斷為單純性腎病綜合癥。開始口服強的松20 mg,每日3次,幾天后改為口服地塞米松3 mg,每日3次,直到第八周開始改為每日晨8.25 mg一次服,此后未再減量。于第13周患兒突然中斷說話,眼瞼與面肌抽動,隨即意識喪失,全身肌肉痙攣,口唇發紺,口吐白沫,診斷為糖皮質激素誘發癲癇發作。
案例(二)某男,46歲,工人。因發熱,心慌,血沉l00 mm/h,診斷為風濕性心肌炎。無高血壓及潰瘍病史。入院后接受抗風濕治療,強的松每日30~40 mg口服,用藥至第12日,血壓上升至150/100 mmHg,用藥至第15日,上腹不適,有壓痛,第24日發現黑便,第28日大量嘔血,血壓70/50 mmHg,呈休克狀態。被診斷為糖皮質激素誘發高血壓和胃潰瘍出血。
案例(三)患者,女,34歲,干部。因反復發生的皮膚瘀點,鼻衄和血小板減少,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住院后接受強的松治療,每次l0 mg,每日3次。服藥半月后皮膚出血點明顯減少,不再流鼻血,血小板數上升至90×109/L。用藥至19日突然寒戰,高熱,咳嗽,呼吸急迫。X線胸片發現:兩肺布滿大小均勻一致的粟粒狀陰影。痰涂片:抗酸桿菌陽性;血沉70 mm/h。診斷為糖皮質激素誘發的急性粟粒型肺結核。
討論:
(1)案例中涉及糖皮質激素的哪些臨床應用,還有其他哪些臨床應用?
(2)糖皮質激素為何誘發癲癇發作,高血壓,胃潰瘍出血及粟粒型肺結核等不良反應,分別加以說明。
(3)應用糖皮質激素應注意哪些問題?
案例教學采取閱讀病例、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和教師歸納總結四個步驟。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三、串接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以及不良反應
由于涉及內容較多,舉例如下
抗炎作用
(1)抑制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癥反應 應用范圍廣泛,各種炎癥性疾病包括抗感染。
(2)對炎癥反應的各個階段均有抑制作用 炎癥早期和后遺癥。
(3)抗炎作用的雙重性 抗嚴重感染時合并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否則易致感染擴散。
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
①↑紅細胞、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及過敏性紫癜等。
②↓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 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作者簡介:
鄧文娟(1983年12月-),女,漢族,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