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晴晴
【摘要】在當今這個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對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招聘作為其環節之一,能否依法有效進行也至關重要。本文先從宏觀再到微觀,從整體再到局部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首先,從整體上把握企業招聘和勞動合同法的相關知識,然后面對2014年校園招聘的熱潮,根據當前企業招聘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針對問題找出解決對策,希望能為企業招聘更好更快更穩地行駛在法制的快車道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及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招聘;勞動合同法;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093-01
一、企業招聘和勞動合同制度的關系
勞動合同制度是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開始實施,依法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成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和規避用工風險的必然選擇,企業變被動人力資源管理為主動人力資源管理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在“選、育、用、留、裁”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中,招聘屬于第一個環節,也是極其重要的基礎環節。以《勞動合同法》為核心所建立的勞動合同制度是企業進行員工招聘的法律基礎,而企業招聘實踐也不斷推動勞動合同制度的健全與發展。
二、企業員工招聘法律問題分析
(一)招聘廣告存在的法律風險
招聘廣告是指由企業承擔費用,通過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將招聘勞動者的信息向不特定的多數人發布的行為。根據合同法,企業招聘廣告在性質上屬于要約邀請,企業對于在招聘廣告中的承諾一般并不承擔必須履行的義務。但是,在招聘過程中,企業因為招聘廣告的內容對企業一般不具有強制約束力而任意編造招聘廣告,甚至刻意編造虛假招聘廣告,給應聘者造成誤導。
(二)招聘過程中員工背景不明的法律風險
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大學畢業生有727萬。而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求職人員在市場上處于供大于求,在加上用人單位招聘門檻越來越高,求職者而臨極大的壓力。為了迎合用人單位的需要,求職者往往對自己進行包裝,在簡歷的制作過程中難免會有弄虛作假的成分。因此,企業在錄用勞動者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是否招用與其他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是否招錄了年齡不足法定年齡的勞動者、是否招用了與其他單位存在競業限制協議的勞動者等事項。只有首先把這些問題調查清楚,才能避免企業無端的陷人勞動爭議中。
(三)招聘錄用階段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風險
訂立勞動合同時的法律風險,主要存在不簽訂書而勞動合同、未將勞動合同書交付勞動者和勞動合同書中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缺失等情形。現實中,大量存在企業招聘不與勞動者鑒訂書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者不愿意與用人單位簽訂書而勞動合同的,以及有些企業為了達到阻礙勞動者舉證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目的,將雙方鑒訂的勞動合同均由企業白己持有等行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這些都屬于違法行為,企業存在著極大的勞動爭議風險。
三、企業招聘法律問題解決對策
(一)撰寫招聘廣告要堅持誠實守信原則
無論從道德的角度,還是法律的角度,企業發布招聘廣告時都要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有欺騙性。因此,企業在撰寫招聘廣告時需要注意到:第一,招聘廣告可能會具有強大的公關效力。第二,招聘廣告的內容一旦被寫入勞動合同之中,該內容對企業具有強制約束力;第二,企業的招聘廣告中如果有歧視性的內容和語言,會給企業帶來各種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企業最好能夠把招聘廣告中的內容寫入勞動合同之中,這樣既能夠約束企業自己的行為,也可以充分表現出企業的誠信度,從而使招聘廣告起到正而的、積極的效果。
(二)要了解應聘者信息及樹立證據保存意識
在招聘篩選中,企業管理人員首要的目的就是全而掌握應聘者的個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綜合技能水平等基本信息。在了解應聘者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就需要對信息進行核實,以避免勞動者的不實意思表示。
同時,為了減少企業與員工間因知情權所產生的爭議,防范相應的法律風險,企業應樹立證據保存意識。在招聘、錄用員工的過程中,企業應積極采取書而方式保存告知行為的證據。例如,以書而方式告知應聘者信息,并要求對方簽字確認;在審核應聘員工所提交的信息后,在錄用環節,設計相應的承諾書,要求被錄用者簽署。
(三)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企業必須樹立用工簽訂勞動合同的觀念,避免而臨高昂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風險,要嚴格遵循《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簽訂的時間。同時,在勞動合同內容方而,除相關必備條款外,也需要對試用期限、薪資規定等說明、約定。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薪資的有關問題。應明確約定試用期及轉正后執行怎樣的薪資結構、薪資數額、支付方式、扣繳個人所得稅額、繳納社會保險等有關事項。
四、結束語
而對21世紀,中國倡導“中國夢”,實現“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中,企業也要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依法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針對企業招聘中存在的法律問題,要及時提出解決性的對策,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知識和當前企業招聘實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也希望能對企業依法招聘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董保華.勞動合同研究[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土昌碩.勞動法教程[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3]林嘉勞動法評論[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4l[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中譯本)[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