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強 李覺民 王東
摘要:本文通過對河南省鶴壁市7所高級中學進行調研,通過文獻法、調查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對學校的221名工作人員已經數百名學生調查,從中發現問題,并對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為今后高級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進做出佐證。
關鍵詞:鶴壁市;高級中學;體育教學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師資情況
目前鶴壁市7所中學的體育教師41.2%來自于籃球專業;9.3%來自于足球專業;7.3%來自于羽毛球專業;4.3%來自于排球專業;5.6%來自于武術專業(主要是以太極拳為主);5.6%來自于健美操專業;18.9%來自于體育教育專業,其它的則大都是來自于田徑專業。
(二)教學環境情況
目前鶴壁市7所高中幾乎都擁有兩塊以上的操場,部分學校甚至還擁有4塊操場。塑膠田徑場占了62.1%,煤渣田徑場占了37.9%。其中,6.9%的跑道是250米;31%的跑道是300米;62.1%的跑道則為400米。67.2%的學校擁有至少一個室內體育館。除此之外,7所高中平均擁有3.2個籃球場、3.3個足球場、1.4個排球場、1.8個羽毛球場、1.9個乒乓球場。部分學校是將操場與田徑場、足球場套用,或者是將籃球場與羽毛球、排球場進行套用,由此既節約了用地空間。與《河南省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配備基本標準》和《河南省高級中學體育裝備標準》比較,在硬件設施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體育課開展情況
大部分學校僅僅通過室外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但卻很少開設一些理論課,來豐富學生的運動知識,培養其積極、健康的運動心理與情感思想等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既造成了鶴壁市高級中學體育教育課程體系的缺陷,無法系統、科學地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也造成學生體育知識的匱乏。不僅鶴壁市高級中學面臨的問題,其它諸多學校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四)體育課內容情況
從教學內容來說,一方面由于各個班級每周只有2節體育課,一個學期大致40個課時左右,時間有限,無法進行深入、系統的課程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大多采用傳統的以班為單位的集體式的體育課教學活動,學生的運動技能良莠不齊;對特定項目的興趣也呈現出較大差異,目前體育課程主要是以傳授基礎性、常識性的知識和技能為主。比如籃球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運球、傳球、步伐、規則等等;足球課中的教學內容包括傳球、帶球、點球、規則等等;而羽毛球與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則主要是以發球、對打以及相關規則為主。
(五)體育課組織形式
目前鶴壁市7所高級中學,67.2%的學校仍然是以行政班的方式來組織體育課堂,也即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式教學活動。很難顧及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運動需求情況等等,幾乎無法實現預期的體育教學目標。
(六)學校領導對于體育課的看法
一方面是上級部門對于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硬件設施的考核;另一方面則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資金的匱乏以及沉重的文化課學習任務等等,既要興建部分硬件實施和開設相關課程,應付上級檢查;同時在體育課規劃、管理與監督方面又顯得力不從心,由此導致當前高中體育課“有名無實”的發展現狀。
二、面臨問題
(一)領導不夠重視,教師培訓不足
鶴壁市7所高級中學的領導普遍存在著對于體育課重視不夠的現象。大部分人表現出來的是“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認為提升文化課教學質量才是升學之道,因此,不僅在職稱評定與外出培訓方面,偏向于文化課教師,或是缺少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監督與考核等等,從而造成體育教師的懈怠心理。
目前鶴壁市7所高中的體育教師,26.7%的人在最近三年沒有參加任何培訓或者是進修活動;33.8%的人僅參加過一次外出培訓活動;26.7%的人參加過2至3次培訓或進修活動;參加過4次以上培訓或進修活動的老師僅僅占12.8%。這反映出鶴壁市高級中學的體育教師缺乏對外溝通和交流活動,可能帶來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匱乏等方面的后果。
(二)體育課時間短,內容散亂
鶴壁市幾乎所有的高中都能夠保證高一的學生每周有2節體育課,一個學期40個課時左右;77.3%的高中為高二的學生開設2節體育課,同樣為40個課時;而高三班級則很少開設體育課。比如籃球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運球、傳球、步伐、規則等等;足球課中的教學內容包括傳球、帶球、點球、規則等等;而羽毛球與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則主要是以發球、對打以及相關規則為主。目前鶴壁市高級中學體育課主要是以傳授基礎性、常識性的知識和技能為主。籃球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運球、傳球、步伐、規則等等;足球課中的教學內容包括傳球、帶球、點球、規則等等;而羽毛球與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則主要是以發球、對打以及相關規則為主。
三、建議
(一)教育部門應加強對高級中學的指導與考核,激發學校對于體育課教學的重視,完善的體育教學計劃和實施方式。
(二)在校內建構系統的體育教學監督與考核機制,提升體育教師和學生對于課的重視程度。
(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背景、體育課結構有一個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四)各所學校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思想、理念和模式,設計出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項目教學法實施方式。
(五)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完善的教學設施。
(六)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后期培訓活動,由此增強其專業素質;豐富其教學方法,激發其進行體育教學創新與教學改革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周兵,孟文硯.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楊鐵黎.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與實踐[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袁寶菊.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19(3)28-29
作者簡介:孫旭強,男,(1989.2——),河南鶴壁浚縣人,碩士學歷,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