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晶晶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對字、詞、語段、篇章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與人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立足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有意識、有目的地實現教學內容與情感、思想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以實現全面的發展與進步,同時凸顯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價值與深遠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方式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127-01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始終關注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既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其終身的健康發展提供條件的必要手段。語文課程因其具有天然的優勢,如教學內容更加廣泛、教學方式更加靈活、與生活實際聯系更為緊密等,成為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創新的眼光、創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優選教學內容與科學組織教學環節,爭取為學生創建和諧、愉悅、高效的教學環境,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機融合,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質的發展與飛躍。
一 立足小學語文教學,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小學語文是人文學科的重要代表,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要精心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與生理特點、小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德育素質教育與教養教育,充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價值。比如在講到《媽媽的賬單》一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如“讓我們同桌之間把自己分別想象成小彼得和母親,在看到對方的賬單時,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份這樣的賬單呢?”鼓勵學生去領悟母親的愛與無私、親情的寶貴,督促小學生養成尊敬長輩的良好行為習慣,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素養的提高。再如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培養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克服困難,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
二 構建和諧的語文教學環境,營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語文教學課堂是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實現語文教學重點由僅僅關注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到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道德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積極構建和諧、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徹底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困惑,既促使學生始終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與心理狀態,同時也為心理教育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放下身段,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觀點,從而給予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同時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表現阮恒的神態、動作的內容,并研讀阮恒的獻血過程,體悟阮恒的美好心靈,感受阮恒身上所體現出的真誠的友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既凸顯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進一步擴展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教師可引入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互相交流與溝通的機會與平臺,促使學生共同探討、協作完成課后練習,以此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形成友好、合作的健康人格。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習小組在課下借助互聯網、查閱圖書等方式收集各種各樣的鳥類,并在小組內選出“代言人”,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又可以為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提供與其他學生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
三 調整小學語文考核方式與評價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改革、調整小學語文考核方式與評價機制,既是檢驗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必要手段,也為下一階段心理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指明新方向與新出路。如除了做好常規的書面考核工作之外,教師可以嘗試采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提前設置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話題,如“該不該扶起摔倒的老人?”“假如你的媽媽生病了需要你的照顧,但是你又非常想和小伙伴出去參加每年一次的動漫活動,你該怎樣選擇?為什么?”“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中有一道非常難的習題,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付諸很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你會堅持去完成這道習題嗎?”等等,要求學生隨意抽取問題并在短暫的思考后,現場講述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這樣教師就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并根據考核結果設計下一階段的教學重點,從而既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科學性,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耗時較長、涉及內容較多的復雜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與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采用重點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語文教學為主要媒介,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領悟教學內容的深意,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孫錦釧.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快樂閱讀,2011(14)
[2]梁惠珍.通過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