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麗
摘 要: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中的重點,體現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首先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然后探討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完善策略,希望能更好地提升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應用策略
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每個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更要求學生切實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了解歐美國家的文化習慣、風俗民情等。研究性學習這一方法于2000年由教育部提出,實行十多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一、研究性學習簡介
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是指學生自己去選擇相關的研究專題,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并結合教師的指導,對其進行分析和理解的一種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這門課程充滿興趣,那學習效果自然也是非常良好的。所以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應用研究性學習,設置科學合理的專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灌輸式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主性,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改善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
2.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想要更好地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應用研究式學習,就必須從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兩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不再做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絕對中心,通過“我說你聽”這種方式來傳授知識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教師首先要轉變身份,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其次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真正掌握知識。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課堂氣氛的營造,寬松而愉快的課堂環境以及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效率。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雖然研究性學習提出了很長時間,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到諸如教學條件、教學觀念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并沒有發揮出其全部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讓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發揮出作用,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來采取策略。
1.學生方面
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就在于自主學習,所以學生自身必須轉變學習方式,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不再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而是將自己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英語閱讀課堂中首先尋找到自己感興趣并且樂于研究的專題,然后積極查找資料來研究和分析專題內容,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咨詢老師,或者和其他同學討論解決。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同時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知識。
2.教師方面
(1)轉變教學觀念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英語教師在閱讀課堂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時候也有所束縛,沒有大膽創新。所以教師想要更好地提升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觀念,將學生看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自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思考和組合課堂學習;其次是大膽創新,利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來設置一個合理而真實的閱讀情境,例如對某篇文章進行教學,教師就可以針對文中的某一人物進行提問,例如,“Do you like her or no?Please give me a reason.”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帶領學生走進文章內進行理解和研究,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對閱讀材料進行靈活處理
雖然現在的高中英語閱讀的教材和文章是經過英語教育專家和國內的一線教師進行挑選出來的,但是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有所不同,加上不同地區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高中英語閱讀教材并不是適合所有學生閱讀的,需要教師對閱讀材料進行處理和補充。有的高中英語閱讀材料會因為過于深奧或者缺乏新穎的背景知識,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所以需要教師通過互聯網或者查找圖書文獻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后以多媒體等形式來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進行補充,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同時開闊眼界;其次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刪減,這樣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更有幫助,同時還可以安排一些內容新穎、知識豐富的小短文來進行課外閱讀。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出研究性學習的效果,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進行適當的轉變,通過更新理念以及師生之間的良好配合,提升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愛梅.高中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36):110.
[2]胡博.試析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30):25-26.
[3]邱偉華.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