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基礎,在學生學習數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中著力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討論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三大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現狀;三大策略
一、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數學,數學課程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給學生學習數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和興趣,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就會比較差,在數學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差,不愿意主動去鉆研數學難題,長此以往,就會累計很多數學問題,從而對學生后期數學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
2.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對于學生搞好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就難以提高數學水平,數學知識難以融會貫通,學生并不理解數學內涵,對于數學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表面,致使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的時候依然不知道怎么解答,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小學數學解決數學問題教學的三大策略
1.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就能夠有效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完成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這也是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數學問題,就應該結合這個主題創設出“問題情景”,將學生引導進這個情景中,學生從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更多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有意識、巧妙地融入到教學情景之中,可以在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以及思維凝聚到一起,這對開拓小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1:老師安排7個小朋友去文具店買文具,小明說:我買了3個文具盒,小文說:我買筆記本用掉42元錢,小麗說:我買3個筆記本用掉18元錢,小安說:我買了6個筆記本,小軍說:小文買了幾個筆記本,小林說:小安買筆記本需要多少錢?
由于例題中提供的數學信息多、亂,會對學生形成干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梳理清楚每一條有用信息,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可以將問題整理出來,首先,小麗買3個筆記本用掉18元錢,即18÷3=6,也就是說每本筆記本6元錢,而問題里面小文買筆記本用掉42元錢,即42÷6=7,所以小文買了7個筆記本;同理,小安買了6個筆記本,一個筆記本6元錢,6×7=36,所以小安買6個筆記本需要36元錢。
師:解答這種數學問題要找出根源,遵循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原則,這道題的信息比較雜,在做這種題目的時候一定不能夠復雜,那這道數學題的關鍵點在哪?
生:小麗買3個筆記本花費18元。
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數學問題解答,能夠使學生更加透徹地明白數學問題的內涵,快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從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
2.學以致用,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設置問題,因為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課題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科學設計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有效解決數學問題。
例2: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三年級學生借走了12個,剩下的籃球數量比借走的4倍少8個。
師:針對上述數學信息,能夠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生:剩下籃球數量是多少?學校體育室一共有多少籃球?
生:借走的籃球個數的4倍,即12×4=48個,借走的籃球個數的4倍少8個,即48-8=40個,因此學校一共有籃球40個。
拓展性演練:一個超市有蘋果80kg,桃子的數量比蘋果少2倍還多7個,桃子有多少個?
學生應用課本上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就能夠快速算出現在超市桃子的數量,將課本上面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趣,這對解決數學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對問題解決過程給予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解決完數學問題之后進行評價,給學生積極、正面形象的影響作用。
例3:在三年級下的“求平均數”課堂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具擺一擺,交流怎樣擺。再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不擺學具,能不能想辦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并篩選出最好的算法(先求總數,再除以人數)。然后請學生用這種方法實際算一算,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請學生回顧整個解題思路,驗算得數是否正確。
綜上所述,數學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要是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準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注意靈活變通。每一個數學教師都應該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解決問題教學就成為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劉華玲.淺談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2):172-172
[2]房小科.《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假設》練習課教學設計[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4(1):57-58
[3]袁衛.談小學數學的均衡教育——就六年級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而言[J].考試周刊,2013(z2):78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盱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