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小琴
【摘 要】主動鍛煉才能有鍛煉的好習慣,“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導兒童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構建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正是順利實施課程的助推器:體育文化,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通用語言、無聲的語言,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塑形”工程、溝通藝術。
【關鍵詞】體育文化;我鍛煉;微課程;助推器
《我國學校體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探討》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郭建軍教授在教育部“國培計劃(2014)”首都體育學院小學體育班(以下簡稱“國培班”)所做的講座。在報告中,郭教授主張“主動鍛煉才能有鍛煉的好習慣”。我們所進行的《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我鍛煉”微課程研究》課題,其核心所在就是兒童的“我鍛煉”引導策略,重點是通過體育生活化的“微課程”實施,培養關乎兒童終身幸福的鍛煉習慣。而構建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是實施“我鍛煉”微課程的助推器。
一、體育文化,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通用語言
“國培班”活動中我們觀摩了在國際中小學體育研討會上由兩節美國老師執教的中國小學生的體育課。不通中文的外籍教師如何執教中國的小學生體育課?看完課堂實錄,我聯想到我們的學校體育文化,聯想到無國界的體育運動,聯想到我們關于“我鍛煉”的研究課題,思考頗多。
百度“體育文化”:“體育文化的主體是人類,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類在體育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外籍老師和中國小學生在沒有第三方翻譯的情況下,成功地完成了體育教學任務,依賴的就是除體育器材、設施以及體育精神、體育意識、體育技能。這些,都是構成體育文化的要素,這兩節課例從頭到尾,我們無時不在體育文化的感染之中:五、六十歲的大齡女體育教師的那種激情、那種分明讓人向上的體育風貌,各種“一驚一乍”的神態表情時刻提醒、激勵、引領孩子們體育學習的狀態。體育生活,沒有國界。
“我鍛煉”微課程是基于《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參考用書之外的校本課程,主要是具有濃厚地方色彩和包含時尚因子的“微單元”系列,本身具有一定的喜樂度和生活化場景,如果加上猶如外籍老師的激情演繹,實施起來,就會更有“體育味”,更有吸引力。這種“體育味”其實就是一種體育文化,是一種通用的語言,是課程實施的助推器。
二、體育文化,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無聲語言
郭建軍教授認為“主動鍛煉才能有鍛煉的好習慣”,“主動鍛煉”即“我鍛煉”。通過觀摩這兩節課,我更體會到體育文化就是無聲的語言,在引導孩子們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注重體育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我鍛煉”。而體育文化,體現在體育教師身上,就是一種形象。外籍體育教師的過人之處,就是充滿了激情,充滿了磁性,是一種體育生命場,孩子們被感化了,鍛煉的主動性很強;聽課者也被感化了,感覺很震撼,很向上。
過去的整整兩學年,我完成了“水平一”四個同軌班的體育教學。這兩年的體育教學一直圍繞“我鍛煉”引導工作進行。回顧這兩年的體育“教學史”,我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其中就有自身“體育文化味”的集聚。體育教師所代表的無聲的體育文化讓孩子們非常認可,就會影響孩子的體育行為。
三、體育文化,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塑形”工程
合適、巧妙的教學策略可以使外在的安排,化為一個人或班級自然的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個體素質或班級體育文化,對此,我實施了“課課練”策略的嘗試。
“課課練”是毛振明教授提出的關于迅速通過某些體質測試指標的教學建議,我覺得非常實在,也和“我鍛煉”研究課題相吻合。比如,針對“仰臥起坐”項目,可以每節課花費幾分鐘練習相關專項內容,這種“課課練”實實在在,雷打不動,習慣成自然。一個“微單元”下來,孩子們的測試數據會大有起色。同時,這種“儀式化”的固定“課課練”給體育課不一樣的“文化味”,心知肚明的,必不可少的,是一種體育“形象工程”,一種體育文化的“塑形”工程,使體育課更像體育課,有效促進了“我鍛煉”的引導效果。
四、體育文化,是“我鍛煉”微課程實施的溝通藝術
“體育是一種教育,是一種文化”。上面所說的外籍教師教學中國孩子體育課,因為語言不通,呈現給我們大量的肢體語言信息,印證了體育教師的肢體語言就是一種溝通的體育文化藝術:
1.開課前,外籍老師讓孩子們雙手搓一搓,按在頭上告訴自己很聰明,今天所學一定能完成今天的任務。在和孩子們課前談心交流中就規定好,她的每個手勢的指令,如聽、停、坐、立、躺都有相應的手勢。
2.老師在課前的熱身運動中預置了該課的學習內容,把很多的動作在熱身中就帶領學生們練習過了。
3.老師快速組合卡片符號,學生即時反應并作出動作。不同符號的不同組合,用肢體語言呈現出來。螺旋型是側平舉旋轉、叉是四肢分開做平衡、實心圓是停止、www是齊步走等等。每個符號她先帶學生做,然后隨意組合讓學生看著符號做,幾乎不用任何語言傳授,通過符號讓學生觀察、判斷,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來訓練學生的空間感、時間感。
4.通過線段、線條等教具的演示,如,往上的箭頭表示過渡到高姿練習,反之低姿。這樣進行開放式智力訓練體驗,實現體育知識學與技能學習的融合。
我們實施“我鍛煉”微課程,或者平時教學,也可以自己摸索出一套特有的手勢、眼神甚至一個表情,就能讓你的學生明確任務——這樣的體育課堂是一種高級的和諧課堂,這種方式和學生的溝通是一種無聲的藝術,是一種體育文化,是一種課堂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好好探討。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萬茹.小學體育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
[2] 郭建軍. 我國學校體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探討(講座稿),2014.1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