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杰
摘要: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被日益凸顯出來。生本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闡述生本教育理念的內涵,對生本教育的重要性進行總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本教育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推廣和運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本教育理念;重要性;應用策略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教育制度和相關法規也相繼出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受到廣泛關注。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成為小學數學老師關注的問題。生本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倡導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展開,強調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道德素養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將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生本教育的內涵
生本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理念是由教授郭思樂提出的,該理念倡導以為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圍繞學生展開教學活動,依靠學生打造高效課堂[1]。
生本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表現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問題展開研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2]。
二、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由于神本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這與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謀而合,因此,進行生本教育是響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號召。
其次,進行生本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生本教育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探究,主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生本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然要求。
二、小學數學中生本理念的運用方法
(一)合理設置課堂內容
課堂內容的設置與課堂效率有著密切的聯系。合理設置課堂內容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
首先,課堂內容要緊跟學生進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小學生學得快忘得快,如果教學內容跳躍性太大,將會導致學生理解困難,效率不高的現象發生。老師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要與上節課堂的內容有交叉的部分,先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復習,再學習新的知識。例如,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老師要先帶領學生復習常見的平面圖形的周長公式,這樣引導學生,既可以鞏固舊的知識,又給學習新知識降低了難度。
其次,課堂內容的設置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小學數學內容比較簡單,老師在準備內容時要對知識進行擴展,將課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例子結合起來,這樣便于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再講角的知識時,老師可以用書本的四個角、三角板的角,桌子的桌角等作為例子,將這幾種角作比較,引出角的分類,將角形象化、生動化[3]。
最后,課堂內容要有針對性。老師在準備教學內容的之前,要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準備課堂內容。例如,學生對于用字母表示數的章節掌握不熟練,老師要都準備一些用字母表示數的練習題,還可以準備一份小測試,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測試,在課上給學生進行講解。
(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生本理念要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老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喪失積極性,課堂效率變低。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進行提問式教學,即以一個或幾個問題為開端,提起學生的興趣,用問題來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對思考。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章節時,老師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1/3和2/6的大小一樣不一樣?”“分數有什么性質?”“誰能舉一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例子?”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對問題展開探究,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其次,生本教育強調合作的重要性,老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注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先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根據已經學習的內容和通過預習了解的新內容來進行討論,老師根據討論結果引出通分和約分的概念,在探討過程中,學生交換想法,提高了合作能力。
最后,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主要為引導學生學習,但是要注意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代表對學生放任不管。整個課堂的進行必須在老師的掌控范圍之內。
(三)完善課堂評價體系
首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課堂評價方式具有片面性。老師和學校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當堂測試的正確率作為課堂的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只注重成績的進步,忽略了能力的提高[4]。老師要將課堂學生的表現納入評價體系當中。例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要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發現自身的問題,總結本節課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若學生能夠發現自身問題,并學會了分享、獨立思考等學習方法,那么本節課的學習就很有價值。
此外,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做錯題怕接受批評。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營造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力度[5]。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大家好棒”,“這部分內容掌握的很好”等鼓勵的話語。
結語:
總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重大意義。小學數學老師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改善評價機制,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當中。
參考文獻:
[1]鄭麗萍.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7):249-250.
[2]高云濤,霍敏霞.以“生本”教學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J].師道·教研,2014,(9):53-54.
[3]劉曉敏.小學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J].新一代(下半月),2014,(6):43-44.
[4]張潔.淺談生本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J].東方教育,2015,(4):267-268.
[5]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