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溫馨的課堂能給學生帶來舒適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更加欽佩自己的老師,也能讓老師更加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關鍵詞:溫馨;情感交流;有效教學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外界的客觀事物能滿足或符合人的主觀愿望時就能給人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并能給予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溫馨融洽的氛圍中,人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能營造一種向上的主觀情緒。相反,若人經常處于不適的情緒氛圍中,就容易產生排斥、煩躁的情感體驗,不利于人接受新事物,阻礙個人的健康發展。
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跟個人的情感體驗是密不可分的。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而興趣又與個體在課堂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密不可分。目前的初中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濃、態度不端正、喜惡感極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容易被網絡迷惑等問題。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刺激和挖掘學生的情感源泉,使其在課堂上獲得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進而營造一種健康的、自覺接受教育的良性氛圍,這是當今教育值得探討的一個課題。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認為打造溫馨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勢不可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得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體現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并適時以境促情,培養興趣。化學是一門多姿多彩的學科,首先化學實驗很多,其次化學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再者化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化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幾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傾力打造出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溫馨、高效的課堂。
一、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吸引學生
學生往往不是對某個學科感興趣,而是對某位老師由佩服進而升華到認真鉆研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教師的個人魅力和幽默功底是最能吸引學生眼球的。在氧氣的性質學習中,有的學生誤把氧氣的助燃性當成氧氣的可燃性。我會說:“如果氧氣真的有可燃性,那不能生火了。不然哪天你一點火,整個地球都被你燒了!”簡單的一句話換來了學生的興奮和愉悅感,我的教學也在輕松的氛圍中度過。在高錳酸鉀制氧氣一節,此實驗的步驟較多,記起來不容易,可以總結步驟為“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在分子、原子性質中,分子、原子的性質可以概括為“小東(動)西(隙)”。在做實驗每當快要出現非常明顯的實驗現象時,我會模仿劉謙的口吻“接下來,便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學生個個瞪大眼睛看現象,連瞌睡的都踮起腳尖!在這種活躍的氛圍中學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和聽講,對化學的興趣自然與日俱增!
二、以真情實意的情感走進學生
教師的工作對象區別于其他行業,是頭腦靈活、思想易變、價值觀初步形成的初中生。教書匠式的知識羅列,生硬呆板的語言堆砌對于現在的學生是行不通的。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應處在與學生的密切交流中,適時鼓勵表揚學生,給學生自信的暗示,以真實關愛的姿態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當學生上課走神時給他以輕輕地觸碰提醒他認真聽講,若此時在課堂上公開批評可能效果適得其反。當回答問題的學生緊張時施以鼓勵肯定的目光,或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其思考完解答過程。當作業錯誤較多時認真與學生分析原因,多表揚少批評。根據羅森塔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若一個學生經常被批評為學困生,時間長了可能真就被發展為學困生而止步不前了。
三、以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
現行的講授式教學是中國教育的主流模式,但有時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對某些內容我們可以換種方式,以煥然一新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如,講授“蛋白質變性”知識時,可以結合生活中不法商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鮮使之看起來很新鮮的事例增強對蛋白質變性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到實驗室現場做實驗,來觀察蛋白質的變性,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遵紀守法的價值觀。再如,為防止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瞌睡,教師可以采取講一個幽默的笑話、做一個魔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迅速將學生的視線拉回課堂。在全國優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師的課堂上這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教學效果極佳。實驗是化學的靈魂,也是吸引學生的重頭戲,但是限于實驗室教學資源的有限性,很多學校都不能如期帶學生進實驗室,書本上的實驗就只憑老師的紙上談兵,進而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也減淡。缺失了飽滿的熱情,老師講得再好效果可能也欠佳。我個人覺得可以在化學課堂上將一些生活中的小裝置帶進課堂,如針筒、輸液器、小藥瓶、大頭針、格子較多的塑料容器等,這些小儀器可以完成一些簡便的書本實驗,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探究實驗。它的好處是不用進實驗室,直接在課堂上便可完成。試想學生面對這么多的生活儀器,又能自己動手實驗,那是何等的興趣激昂,情緒高漲,課堂效果自然扶搖直上!
教育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想交流過程。教師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笑聲、掌聲、歡呼聲在課堂上響起”,讓溫馨的感覺流淌在學生的血液里。作為教師,在溫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細細品味,不斷實踐,最終漸漸達到漸入佳境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旭.給學生一個多彩的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0).
[2]孫紹振.幽默答辯50法[M].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