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華
摘 要:課改中后進生在預習環節、小組合作環節、課堂展示環節中,有被動學習、不主動參與活動等現象。從課改的角度看是學案問題,小組合作中缺乏明確要求,課堂展示缺失后進生展示的環境,評價體系不合理的原因所致。學案的編寫要重在引導學生自學且應分層要求,小組合作要求人人參與,課堂展示要給后進生展示的機會,給小組評分一定要體現對后進生的鼓勵和促進。
關鍵詞:后進生;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課堂評價
十年前“山東杜郎口”“江蘇洋思”掀起了全國“課改”熱潮,大家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投身到“課改”之中,其中數學教學課堂改革體現得尤為突出。但是在很多次的課改實驗課的觀摩研討過程中還是發現我們的課改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中關于后進生的問題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在我們所看到的課改課堂上后進生往往會在優秀學生的高談闊論和精彩展示中被遺忘。
一、后進生在課改中的學習現狀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與成熟,優等生已經漸漸適應了這種課堂模式,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了盡情展示自己的舞臺,優等生的潛能被充分挖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但是后進生的學習狀態依然是被動應付著。課改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下面我們來看看在自學探究環節、小組討論環節、課堂展示環節中他們的種種表現。
1.自主學習環節
自學是由學生獨立預習課本內容完成學案的過程。自學是指課前的學生活動,這一環節起著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要求學生必須進行課前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的目的是挖掘學生潛力,發揮其自主性,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使其終身受益。
但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看到的后進生卻是這樣一種狀態:
(1)沒有看書的習慣,不懂得如何預習,學案就憑自己的感覺去做。
(2)把預習看成一種負擔,所以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去對待,不愿意花時間去認真看書而是直接去做學案上的題目。
(3)根本不預習,為了交差而抄襲別人的答案。
(4)什么預習工作都不做,學案上一片空白。
2.小組合作環節
小組合作是指在小組內交流所學到的內容,是學生互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節課的開始。學生根據學案上的內容與同學相互交流。這里包含說學、質疑、幫學幾個環節,這是一個小組內交流互助和提升的過程,對后進生來講應該是個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再來看看在此環節中后進生的表現是怎樣的:
(1)不參與討論,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游離在課堂之外。
(2)覺得聽不懂別人的討論而不想聽,干脆不聽了,直接抄別人的答案。
(3)由于預習沒有進行,對學案的內容根本不了解所以無法參與討論。
(4)愛面子,當組長詢問是否懂了時假裝自己會,其實什么都不會。
(5)沒有與人合作習慣和集體活動觀念,采取不合作的態度。
(6)因為能力欠缺、思維較慢跟不上優等生的節拍,也就失去了發言表現的機會。
3.課堂展示環節
課堂展示是在小組討論后由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進行講解匯報,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隨時做好質疑補充的準備。在這個環節中后進生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1)因為不會所以無法展示。
(2)或許會講但因為怕說錯覺得丟人現眼所以不愿意上臺展示。
(3)因為沒有真正動腦筋即使勉為其難地上來也只會抄寫解題過程而說不出所以然。
(4)因為在自學和小組討論時沒有認真進行,所以無法展示其所學內容。
(5)在別人講解時不知道用心聽,乘機在下面玩或思想開小差。
以上這些現象說明了后進生的學習狀況并沒有因進行課改而得到很好的促進和轉變,他們依然是維持著原有的學習習慣,懶惰、被動、膽怯,他們已經習慣了原先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還有老師手把手地去教,一旦放手他們就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了。
二、現象折射出課改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這些現象的產生一方面跟大多數后進生身上的一些共性問題有關,比如學習能力差、貪玩懶惰、意志力薄弱等有很大關系,但同時也反映出我們課改各環節的設置忽略了他們的存在,沒有好好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該為他們做些什么。
1.學案問題
學案編寫中存在問題:一是編寫不符合要求,二是缺少分層教學。
(1)學案的編寫不符合要求。學案和原來教師備的教案沒兩樣,沒有真正從引導學生自學角度出發編寫,這樣也加大了學生自學的難度。一般的學案分成這樣幾個結構:自主探究(整理出課本概念或定理)、例題、基礎練習、拓展提升。這跟普通的教案沒有什么區別,這樣的自學對于后進生來說還不如舊的模式中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究來得有趣,有的學生只會從書上直接抄定義或課本例題的解答而并沒有認真去理解、去思考,也就沒有真正鍛煉出他們的自學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把完成預習學案看成一項枯燥無味的任務,而缺乏了探索求知的熱情和欲望。
(2)缺少分層教學。學案的完成沒有做到因人而異、分層要求。本來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就是相當被動的,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再加上理解力比較差,所以要其獨立預習課本新知識來完成學案上的所有題目顯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難度大所以產生畏難情緒和厭煩心理導致拖拉、敷衍,甚至是抄襲,或干脆什么都不做。
2.小組合作中缺乏明確要求
因為在小組合作時缺乏明確的要求往往容易導致兩種現象的產生:一種就是組內比較優秀的學生聚在一起熱烈討論,而那些后進生就插不上話也不想插進來,就在那思想開小差或偷偷說悄悄話。還有一種就是學習內容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大家就只是相互對對答案,而后進生往往就乘機抄抄答案。另外,在小組幫學的過程中,優秀學生也可能會因為嫌麻煩或嫌棄他們理解力差而不能好好地給后進生幫助講解,這樣也容易導致后進生越來越對自己喪失信心,遠離小組活動。
3.課堂展示
(1)課堂展示缺失后進生展示的環境。課堂展示這個環節老師往往考慮到展示的效果以及教學進度,所以一般都是由各小組內優秀的學生來進行講解,或讓小組自己決定展示的學生時也往往會考慮到小組的榮譽而自動選出比較優秀的學生上來,后進生樂得清閑,即使想給他機會他也會以不會或不想而推脫。長期下去優生與后進生的距離越拉越大。
(2)對于如何聽講缺乏指導和要求。當學生在臺上展示時,別的學生該如何去聽?任務是什么?這些方面缺乏指導和明確要求。所以后進生不知道用心去聽、去理解,也不懂得質疑。誤認為別人講解就沒自己什么事了。
4.評價體系不合理
課改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課堂評價環節,是針對各小組在課堂上討論、展示、質疑、回答問題等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往往以打分的方式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絕對的導向性,而因為在評價體系中對于小組中后進生的整個學習、討論、質疑、答題缺少了相應的激勵評分措施,往往也難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了,而小組很容易將他們看成一個包袱而嫌棄,在學習過程中將他們拋棄,小組團結合作的優勢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以上種種現象說明了我們的課改并沒有做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在課改進程中后進生的問題沒有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合理的安排。我們不該是搞精英教育的,后進生的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因為處理不好帶來的負面效應會很多。我們的課改要從后進生的角度出發考慮該如何改進,使得課改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三、課改努力帶上后進生的措施
如果我們在進行課改的時候好好站在后進生的角度去思考各個環節,用心設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后進生同樣能愉快輕松地去自學、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或大膽提出質疑、勇敢走上講臺展示自己那就好了。
1.學案的編寫
預習學案的編寫要重在引導學生自學。首先在自主探究新知識的環節,一定要就新課中概念、定理或法則部分多設問,幫助學生去理解,對于新知識的獲得要多一些引導步驟,而不是直接讓學生從課本上找到那些知識點直接抄上來。還有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整理本節課出現的新的知識點是什么?在預習中你遇到的疑問以及不懂的地方是什么都可以編寫在學案上,讓學生寫出來既便于小組討論時提出來討論,又便于優生幫學。同時這也是后進生能夠完成的任務,促使其去看書,因為這樣才能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其次在習題部分的編排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這不同于老師課上直接傳授知識,所有題目都是學生自學時要努力去解決的,所以建議不要先出示典型例題,因為在學生自學的時候特別是后進生的自學能力本來就差,想讓其獨立預習后完成那些難度中等或偏上的例題是有困難的,容易讓他們知難而退。我們不妨先出示些基礎練習,讓絕大多數人都能通過預習完成簡單習題,讓后進生也能找到信心,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再出示些典型例題,最后再出示能力要求高一點的拓展提升的題目。
2.預習分層
預習學案的完成應分層要求。人的能力本來就是有差異的,在學案的完成上我們要對后進生降低要求,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塊,前面閱讀理解課本內容進行知識點的整理及提出自己的疑問和不理解的地方必做,根據預習獨立完成簡單練習也是必做。對于例題和拓展提升題作為他們的選做題,做了的給予表揚。這樣的作業對于他們來說就不是件困難的事情,關鍵是為了先培養他們去認真看書的好習慣,同時也避免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抄襲別人的答案。另外鼓勵他們對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好學生。
3.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要求人人參與。小組討論一定要明確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知道具體怎么操作,由小組長給組員分配好講解任務,每個人都有講解內容,同時注意分配給后進生的講解任務應該是他在預習中必做的部分,可以談自己學到了什么以及題目的解法,也可以談自己的疑問及困惑,對于出現的疑問小組通過共同討論給予及時幫助。對于后進生選做部分的例題及能力提升題要求他們認真聽組內其他同學的講解,一個輪回后小組內可以進行一對一幫學或檢測,讓后進生在聽組內同學講解后再次把解題思路講解給好同學聽,如果仍然有困難,好同學再給予指點幫助,直到弄懂為止。
4.課堂展示給后進生展示的機會
首先課堂展示內容老師不宜在課前就布置給各組,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小組討論可能不能就全部內容進行討論而只討論要展示的部分內容。此外,為了給后進生展示的機會,同時考慮到課堂時間的限制,我們一節課可以只讓一個小組展示,但是要求小組內成員必須人人都要上臺展示。即使是一節課內有每個小組輪流上臺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給上臺展示的后進生加鼓勵分這樣的激勵措施讓小組內通過幫學讓后進生有勇氣走上講臺。同時明確展示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不是直接寫出解題過程,而是要分析講解解題思路。
5.給小組評分一定要體現對后進生的鼓勵和促進
我們在對各個環節打分時一定要體現出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對小組分數的重要影響,比如,在討論環節老師要注意觀察各組是否是所有學生都參與討論,后進生有沒有參與講解或提問,而小組一幫一有沒有落到實處完全可以通過課堂展示中后進生的表現體現出來,對于在臺上展示的后進生我們可以加重他們的得分,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那種成就感以及為小組帶來榮譽的光榮感,而小組也會因此重視對后進生的幫學工作,讓他們能在講臺上有很好的表現,為小組贏得榮譽。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點名讓后進生回答問題來檢測他們的學習情況并與小組的評分掛鉤。不一定是答對題了可以給予加分,為了鼓勵他們認真聽、認真思考,我們給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應加分。
整個評價體系要能真正體現對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拓展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把課改精神落到實處。
總之,我們在進行課改的進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在編寫學案時充分挖掘教材特點,盡量讓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一些,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應抓住后進生的特點適當降低一些要求,讓他們通過努力同樣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建立信心。此外,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改中小組學習的優勢,利用評價體系的激勵讓小組成員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借助小組團結互助的力量幫助后進生找到學習的樂趣,最終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芳,李明芳.淺談素質教育中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提高工作[J].中學課程資源,2008(06):145.
[2]杜金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與研究教育藝術[J].教育藝術,2008(06):26-27.
[3]耿夫相.合作學習的生態學淺析[J].中國教師,2008(11):45-46.
[4]李周奇.實施“五練”教學,彰顯課改精神[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5):16-17.
[5]魏巍.談“學案”代替“教案”的體會[J].考試周刊,2007(43):144.
[6]蘇新元.分層教學促進個性發展[J].成功:教育,2008(05):77.
[7]李永強.“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探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01):92-9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