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業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為應對這一情況,各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盡管距離實際效果呈現還要走一段相當長的路程,但這種嘗試給了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多的可能,也給了社會大眾在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方面更多的信心。本文將就以人為本在高校教學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為以人為本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初探給出指導。
【關鍵詞】以人為本 ? ?高校教學管理 ? ? 教學方法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漸明顯,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愈加頻繁,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與國、行業與行業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來說,都是人才的競爭。高校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其教學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水平。因此,只有充分重視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把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革作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來進行,充分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會貫通到各項改革措施之中,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傳統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概況
在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主導時期,我國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誕生了,其在一出生時就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子,表現出理念落后、硬規范缺乏創造性和程序化、管理模式僵化等問題。我國高等教育在擴招政策的影響下,已經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過渡,而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這使得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成為新的教育方向。目前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便是教學理念落后的問題。傳統教育追求效率,現代教育恪守理性,這兩者各有優劣,卻都同時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引導和發展,不能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其次,就是管理模式陳舊的問題。傳統教育中多應用的是經驗管理和重過程管理,這種方式在高校學生數量龐大的今天并不適用。再次,便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的問題,不能充分刺激學生向上、競爭和奮斗的欲望。最后,是教學管理方法落后的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卻在高校課堂上應用得并不充分。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不但要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重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前提,引導學生、配合學生,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與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互動。
在高校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打破了傳統教學管理的教條束縛,確立了學生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各自所應該身處的位置,激發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21世紀所要求的擁有扎實知識基礎、具備拓展創新能力和高效實踐能力的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對其自我意識、創新意識、主體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充分調動。從人的各個方面發展來予以展望,通過自由人性的管理模式予以引導,在寬松環境下給予空間,這就是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教學管理模式,其培養出來的學生完全能夠達到社會更高層次的要求。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支持下,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照本宣科地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而學生在大部分時間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中。在這樣的教學管理中,學生往往只是聽教師講解需要掌握的知識,而對于知識的具體運用,大多只是一知半解;與此同時,教師大多也不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的教學效率并沒有得到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也不甚理想。因此,我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首先需要確定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地位,要在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努力維護好教師的各項權利和利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推動著我國整個教育的不斷完善和建設,推動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其能夠培養更多社會所需的人才。高校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維護好教師的權利和利益,更為關鍵的是要轉換以往以教師作為整個教學主體的思想,要重視學生在此過程中所能發揮出的巨大學習潛力。
四、采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
(一)人本教學思想
首先,我校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不斷增強相關教學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以便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學校是提供教學服務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是提供教學服務的載體。因此,提供高效教育質量的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其服務意識,以此來更好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此方法的指導下,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熱情地服務于廣大的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更好地發揮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相關的教學管理人員還需要不斷學習相關的教學管理知識,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更好地培養其教學服務意識,從而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
(二)人性化教育理念
目前,社會大力提倡知識經濟,面對這樣的難題和挑戰,高校也要針對自身進行改革,優化教學管理制度,通過改革方案的執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從而使學校發展更加全面,提高社會競爭力,讓每一個學生在走出校園之后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學校的教學管理者是學校各項教育活動的主導者。近年來,對于教育的改革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也不再延續以往的舊模式,這對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時刻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發揮自身優勢與能力,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建立人性化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環。人性化的教學管理制度要求在教育中以老師和學生為主體,控制好教育管理的度,做到剛柔并濟,適度管理。我們要強調的是,在管理中,不能限制教師和學生的自由發展,不然會使師生之間產生溝通上的教學障礙,不利于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應適當鼓勵并激勵教師和學生個性的發揮,讓他們按照個人興趣、情感走向,在教學中施展個性,同時將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師的管理準則,全面進行教學管理工作。
(三)打造優質的育人環境
在教學管理中,育人環境也是重中之重,舒適的氛圍可以使學生們更好地吸收教育內容,是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最好的詮釋。所以,創建一個和諧校園,是現在的教學管理者要關注的問題。和諧校園,要求學校中的各項教育全面開展,合理協調各部分細節內容,優化各項教育制度,打造優質的教育環境。通過和諧校園的創建,使師生在教學管理活動中互相配合,達到管理目的。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還是從對學生學習欲望的擴大,或是從社會崗位對高校人才的需求出發,以人為本的思想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一理念,解放了教師和學生的個性,使得教與學處在了一個平等的立場上,學習環境更為寬松,教師的教學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提升,學生與教師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教學形式也從傳統的師教生學轉變為相互促進、教學相長,教學效果也就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冬云.高校教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J].時代文學,2012(19):240-241.
[2]王豐周.基于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分析[J].學園,2014(20):42,43.
[3]王青.論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以人為本原則[J].華章,2013(27):154.
[4]姚美紅.試探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湖南社會科學,2006(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