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華
摘 要: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在共同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存方式的總和。它需要構建一種主流文化來指導全班,結合全班師生營造一個物質上的協調環境,精神上的共同家園。從重視、加強教室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幾個方面,闡述了教室環境建設與育人功效的關系,進一步論述如何利用環境教育的審美化助推學生環境道德的養成,使教室環境的育人功效發揮最大化。
關鍵詞:班級文化;物質;制度;精神
杜威指出:“學校是一種特別的環境,它用專門的設備來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構建一塊文化陣地,營造濃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圍,是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手段。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在班集體建設中,應該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創建班級文化的重要價值,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如果我們認真思考、精心設計,通過班風建設、教室設計、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與感染,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更具有藝術性和成效性了。班級文化的內容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文雅、形象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靈魂。
一、營造文雅的班級物質文化環境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優美的班級環境,合理的教學設施具有“桃李不言”的作用,可以使學生產生“藍天更藍,天地更寬”之感,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并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1.適時、精心設計黑板報
黑板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的另一種報紙形式,是學校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它是學校校園里班級環境建設的主陣地,在美化班級環境、進行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學期,我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精神來引領,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適時出好每一期墻報。在形式上注重了與教育環境的和諧、布局合理、標題醒目、圖案點綴適當、色彩鮮明和諧、設計活潑、輕快和富有變化,圖文并茂;在內容上,從各個學科的學習到思想教育,從趣味知識到文體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使黑板報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
2.精心設計班級標語
班訓是一個班集體的靈魂,是一個班集體目標的凸顯與濃縮,是一個班集體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奠基工程,班訓具有約束作用,是一種善良的警示;班訓有激勵作用,是一種溫和的規勸;班訓有教育作用,是一種親切的教誨。
新學年開始,我在班上開展了“我為集體設計班訓”創作比賽,要求學生針對班級目標和自身目標寫一句言簡意賅的班訓。經過班委的精心挑選之后,選擇了“文明高雅,樂學善思”這一條,把它貼在教室后方黑板報上方作為班訓,時刻提醒學生言行舉止要文明高雅,樂學、好學、善思。
3.發揮好圖書角、閱報欄的教育作用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收獲知識、結識朋友、開闊視野,還能提高自我的層次。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圖書角、閱報欄,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并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孩子們在獨立閱讀和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魅力,受到良好的熏陶。學生的心靈世界得到凈化和充實,文化素養得以提高,班級煥發生命的活力,良好的班風、學風也就形成了。
4.讓教室的墻壁“說話”
努力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進步,讓整個教室洋溢著文化的氣息。名言名句蘊含著深邃的哲理,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在教室的左、右面墻壁的空白處懸掛名言名句條幅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我們懸掛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名言警句,營造學習的氛圍,以此激勵學生不斷拼搏、進取。在墻報左面墻壁的空白處開辟一塊園地,利用這個陣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展示班級活動剪影、學生優秀習作、學生獲獎作品、書畫作品、剪報等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氛圍。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環境
在班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
1.制訂班級公約
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設根據校紀校規,我班的實際情況,參照《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制訂和實施學習、紀律、衛生、班風四大標準,形成了《班級公約》,并輔之以品德考核和紀律量化標準,使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評價規范化、具體化和制度化。這樣產生的班級公約,符合他們自己的心理需求,條文不多,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學生也樂于執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級的學習、紀律、衛生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過去的半個多學期,我們班多次在晨會上獲得學校領導表揚,連續三個月獲得了“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2.榜樣示范,落實班規
制度一經制定,就必須下工夫落實。為了更好地落實班規,我首先從自身做起,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要學生做到的事自己必須先做好。如著裝整齊得體、不遲到早退、尊重他人等。每天早上我們一走進校門就會檢查班級環境區是否干凈,走進教室都會進行一番巡視,窗戶有沒有打開,課桌是否整齊,地面、黑板干不干凈,垃圾有沒有及時倒掉。如果學生忘記完成,我就會幫他們把這些事做好,然后找這些沒有盡到職責的班干部或同學談話,提醒他們下次謹記。其次,要一視同仁,懷著同樣的感情去嚴格要求他們,用廣闊無私的胸懷去愛所有的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班級整體進步中得到發展。
3.要有耐心,靜待花開
每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有的開花早,有的開花晚。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紀律自覺性差,他們不可能與其他守紀的學生相提并論,對這部分學生要區別對待,引導他們逐步遵守班規。給他們留出緩沖的余地,直到他們能夠與班級合拍。如有些學生搞衛生老是遲到或者不認真,如果按照對待其他同學的標準對待他們,那他們每天都要扣很多小紅旗,這樣也許他們會更加沒有信心,更加改不好。于是,我就向家長了解學生遲到的原因,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跟其他同學說明白,允許他們一步步改,我們相信只要他們肯努力就一定會改好的。
三、營造高尚的班級精神文化環境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價值觀念、群體意識、心理氛圍,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營造和諧的班級人際氛圍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班集體團結的紐帶,離開和諧的人際關系而建立班集體是不可能的。它要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集體彼此尊重、互相促進。首先,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善于接納學生,要做到善于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優點,要學會尊重學生,真誠關心學生,做學生的朋友;班里的事我們要與學生一起研究,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其次,我們要提倡同學之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集體氛圍。最后,我們要借助集體的力量,尋找每個學生的長處,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為集體服務的機會,并出其不意地表揚或鼓勵這些學生,從而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使班內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和諧友好。
2.開展豐富活動,凝聚班級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班級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班級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過組織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競爭,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例如,我們班這學期結合學校的體育,有計劃地開展了大課間、書畫比賽、跳繩比賽、國旗護衛隊訓練、象棋比賽等活動,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為形成班級凝聚力搭建了橋梁,又使學生心情愉悅,對班級產生了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3.注重學生品德的養成
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教育過程中,我尤其注重學生的誠信教育和責任心的培養。誠信是“社會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是人的基本特征,人人都需要誠信。
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在班集體中樹立積極的輿論導向,塑造學生主體性文化人格。充分運用各種文化手段、文化活動,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會合作、會創造、健康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祥春.談教室文化和育人[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2]唐亮.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成長[M].方志出版社,2005-05.
[3]錢穆.文化與教育[M].九州出版社,2011-07.
[4]李伯黍.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
[5]伍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M].福建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5.
注:本文是廣州市增城區“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ZC201533《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育人環境的營造與開發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