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存在害怕寫作文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可寫的生活素材較少,二是學生缺乏表達技巧。而通過小練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感悟。對小練筆進行了分析,結合語文教學實際情況指出了提高小練筆有效性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隨文練筆;小練筆;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文中包含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等,為學生作文寫作提供了借鑒的對象。通過對教材中相關資源的挖掘,能夠為學生創造習作練習機會,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小練筆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寫作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認識,養成新的習慣。
一、文本空白處——激發想象與創新
部分課文在中間或者結尾存在語言戛然而止的情況,給讀者造成余音繞梁的感覺,展現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言已盡、意無窮”的妙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課文中存在的這些空白處進行充分的挖掘,通過對空白處的補充實現文章內容的豐富與完整。如,在《游園不值》古詩的教學過程中,從“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中可以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春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在院門之內存在怎樣的春景,用自己的話語對園中的春色進行描述。通過以此為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同時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寫作能力。
二、文本動情處——撥動學生心靈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捕捉文章中存在的動情之處,以情來撥動學生的心靈,實現文本中的“情”與學生的“情”相互交融,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有感而發。如,在《黃山奇松》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迎客松不懼風雨、頑強生存的精神進行體會,讓學生想象迎客松在不懼風雨的背后到底經歷了多少成長的艱辛與不易,讓學生以此為主題進行小練筆訓練。教師對迎客松飽經風霜的這段內容并不需要過多講解,而要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讓學生體會到迎客松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風雨,感受“飽經風霜”這個詞背后所能夠帶來的心靈震撼與碰撞。讓學生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對話中有所釋放,讓學生通過寫作將閱讀時的感受與理解表達出來。
三、文本精彩典型處——掌握作文仿寫要義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在寫作過程中,仿寫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是小學生閱讀與獨立寫作之間的過渡階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精彩的文章、片段,應該抓住這些文本的精彩典型處,讓學生對其進行學習與模仿。仿寫可以針對整篇文章,同時也可以針對文章中的某個片段。閱讀課中,在閱讀《九寨溝》這篇文章時,其中有兩段對九寨溝的自然風光與奇珍異獸進行了描述,語言生動、優美,景色描寫富有特色,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學習作者在寫作時是如何做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讓學生通過對文本中景物描寫的分析明白寫景并不是純粹、單一地對景物進行描寫,而是要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寫作《校園的秋天》,讓學生從收獲的喜悅與凋零的悲傷兩種情愫中選擇一種進行景物描寫。通過這種方式的小練筆讓學生明白在寫作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景物描寫,即使是進行仿寫也必須首先找到文章中的精彩、典型之處。
四、文章思辨爭議處——實現表達個性化
如,在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主人公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時應該如何應對成為學生爭論的焦點內容。讓學生在思考與探討之后,將自己的觀點通過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形成重要的“談遷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把握主人公的人物特點,對其非常復雜的心理變化進行挖掘,引導學生走出誤區,強化個性化表達的能力及技巧。
五、小練筆評價工作——給予學生激勵與啟發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與組織者的作用,在學生完成小練筆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同時對學生的小練筆作品進行正確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從評價中得到激勵與啟發。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小練筆興趣。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把握,充分利用課堂與課文挖掘隨文練筆的落點,通過課堂小練筆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言語生命成長產生持續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提高學生的認知、情感與能力,實現語言與精神之間的共構同生。
參考文獻:
[1]連旭萍.點燃孩子的創作激情:淺談課堂小練筆的有效性[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3,4(75):48-49.
[2]王美緣.“寫”出語文課的精彩:“閱讀教學中小練筆的有效性”研究[J].快樂閱讀,2013,24(58):40.
[3]曹俊.提高課堂“小練筆”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2,5(7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