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燦
摘 要: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初中生建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教育形式。關注德育的滲透性,用創新的方法實現德育的目標,有利于初中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從初中德育教學現狀著手,重點分析了德育滲透性的特征及實現途徑問題。力求通過努力,找到促進初中德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初中教育;創新;道德水平
德育的滲透性是指德育工作的影響性,德育不是通過口頭傳授完成的,而是通過綜合影響實現的。初中德育工作者應當從教育目標出發,將學生作為德育的對象,利用有效的手段,使德育內容自然融入學生的思想中,促進學生明確人生信仰與目標。
一、初中德育滲透性特征
1.德育的滲透具有漸進性
德育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見影地顯示出來,學生品德水平的提高也不會立竿見影。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把握好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推進德育,讓學生理解高尚的思想境界。通過教育情境的創設,讓德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學生的頭腦中。
2.德育滲透具有持久性
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具有耐心,將工作做得細致與持久。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消除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點,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初中德育實現途徑
1.利用教師的人格影響學生
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應當注意自己的形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理論與技能,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德育教學。
2.利用教學活動加強德育滲透
教學過程,是德育滲透的主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努力發掘每一個學科的德育內容,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教師可以從科學學習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將德育內容無聲地灌輸給學生。
綜上所述,做好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能夠讓初中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到人生的奮斗方向。重視德育的滲透性,能夠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更能讓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李惠中.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農村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
[2]田恒.愛心塑造人生:當代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探討[J].學周刊,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