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摘 要:更多的教師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詞匯與語法教學,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篇教學中。而新教材把原來的Read and say改成了Story time,更加突出了語篇的趣味性與整體性。但語篇教學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意在探討語篇的構建,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現狀;策略
一、現狀聚焦
(一)零星布局
在我們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時,首先就要對語篇的整體進行分析。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學習語篇。我們教授的語篇是依賴這個情境教學的,脫離了這個情境便成了無本之木。但我們在語篇中會發現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卻是孤立的,試圖努力地通過教授語篇中的某一個單詞或某一個句子來呈現,打破了語篇的整體性。
(二)主體忽略
一個又一個情境使語篇本身占據了次要的位置。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花費了許多心思,通過各種渠道選擇視頻、圖片,一張張賞心悅目的幻燈片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但同時我們也發現,老師和學生似乎都在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是的,多彩的幻燈片是一部放映機,老師是放映員,而學生則是觀眾。
(三)中心淹沒
英語課給大多數人留下的印象是熱鬧,形式多樣。各種各樣的物品,各種各樣的場景,課堂五花八門,精彩紛呈。而其中的情境又有多少和語篇相關呢?與語篇情境不相關的或關聯不大的情境,只會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本來容易的東西困難化,學生會被帶入一個又一個教師設置的圈子里,最后搞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
二、策略寫真
(一)維度:步線行針,情境成鏈
1.科學化情境
為教學創設的情境必須是合理的,也必須是貼近生活的。小學生對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生活情境已比較熟悉,課堂上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足夠的真實性,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以便從學生熟悉的感性知識入手,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化難為易。情境教學的合理性就在于巧妙地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教學,使之合情合理,與教學內容保持連貫性。
2.邏輯性目標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設計一系列在同一個話題下,環環相扣,銜接自然,構成一個梯度的,形式不同的任務型活動。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語言,運用了語言,獲得了能力。設計任務鏈是真正體現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最佳途徑。
執教4B open day的南京一老師最后定稿如下:
(1)T: 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here.Why?This is open day.
Today we have class in this big classroom.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classroom.(引出bright)
(2)Magic eyes— Whats in the classroom?
(用There is...回答,適時呈現There are...)
(3)Guess,what are the pictures.
(教師把語篇中剩余的單詞剪影倒貼在黑板上piano,music room)
(二)量度:靜待花開,自主構建
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認為:“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頭浸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闭Z言的習得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得到全面完成。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種學“母語”的英語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效地感受語篇,為學生語言輸出搭建支架,為他們的自主構建搭建平臺。
1.搭建語言輸出的支架
由于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點,為學生的語言輸出提供可能。
案例:5A Unit 6 Part A
(1)T:I like singing.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a song?
(listen to the song)
(2)T:What am I doing?S: Youre singing.
(Pair work:What are you doing? Im...)
(3)What are they doing?What is she doing?
(4)What are SuHai and SuYang doing?
2.搭建自主構建的平臺
語篇教學是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即認識到“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產生或理解語篇的過程,而不是使用語法結構或詞匯的過程,也不是純粹完成某些語言行為的過程?!闭Z篇教學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并運用語言,更為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來激活有意義的語言輸出。
(三)效度:生態還原,一枝獨秀
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充分發掘學生的不同潛能,與學生建立真誠、理解和信任的關系,因材施教,鼓勵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發展空間。
1.在生活中尋找真實
語言來源于生活。我們的英語課堂應該提供貼近生活的英語學習資源。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尋找。
2.在趣味中尋找方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導向,更是一種蘊含無限力量的情感宣泄。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們所談論的話題如果能緊扣學生的心弦,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一旦兒童的思維充滿積極情緒,思維便進入了最佳狀態。兒童便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識,感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
3.在實踐中尋找自主
現代外語教育注意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我們應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