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芝
一般來說,造成學生學習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學生所處社會環境欠佳,造成其自卑,以致對學習不感興趣;二是家庭教育不良,造成其調皮搗蛋不想學習;三是教師和家庭對其關心不夠或有偏見,造成其沒信心學習等。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使他們盡快趕上去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堂多提問
學困生究竟哪方面學得不好,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而課堂多提問則是摸清其底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為此,對于學困生我都堅持課堂上讓他們都回答問題或復述課文內容,然后對癥下藥,采取幫教措施。比如,班上有一名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課堂提問和了解,我發現他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和理解能力差兩個方面。于是,我除了在教學中注意給他輔導外,還在課外抽時間為他補課,經過努力,終于使他的成績有較大提高。
二、作業嚴要求
學習不好的學生作業中問題往往較多,對待這些學生的作業,我采取當面批改的措施,邊改邊向學生指出作業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隨即批注在作業本上,讓學生回去及時按老師的指點改正,然后再當面批改,如此一番,再差的學生也能真正學懂,心悅誠服,并逐漸對學習充滿信心,充滿希望。
三、課后勤檢查
我始終堅持對學困生的作業有布置有檢查,對于作業分層次來布置,第二天一定要進行批改,若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一定細心詢問原因,并給予指導幫助,使其完成。這樣激發了他們掌握知識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與家庭多配合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重視學校教育。而如今有些家長只忙于工作,不抓孩子的學習,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有的則認為對孩子還談什么教育,我說的你就得聽,不聽就打。家長這種錯誤態度和方法,讓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和父母的愛,結果是學困生更“差”。為此,我經常有針對性地對學困生進行家訪工作,向家長談學困生在學校的表現及改進辦法,同時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許多家長聽后都認為我說得在理,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就這樣,通過互相交談,齊抓共管,讓學困生有了明顯好轉。
五、情緒上多鼓勵
學困生一般來說差的是信心,差的是興趣,差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信心樹立起來,興趣培養起來,良好的習慣建立起來,他們的成績也就會好起來。對于學困生,需要的是因勢利導,有優點就該表揚、鼓勵,及時雪中送炭,燃起學習對生活的希望之火,樹立起“我能行”的堅強信心。須知,被人肯定,被人看重,受到鼓勵,受到贊揚,人就會“自我感覺良好”,情緒激昂,就會發揮出潛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最后,讓我們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做起,特別是對于一些學困生,別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知道,也許你無意間扼殺了一個潛在的人才,也許你會輕而易舉地挽救一個可能淪落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