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麗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圖興趣、觀察圖形的能力、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等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識圖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重點培養的內容,對于如何利用數學教材中的圖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成為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以下幾點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培養學生讀圖的興趣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小學數學教材上的圖片也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閱讀圖片。首先,讓學生對圖片有感性的認知;其次,結合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最后,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給學生展示一些課外的數學圖形,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讀圖意識。
二、培養學生觀察圖形的能力
小學生的發展水平分為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它們所形成的區域被視為“發展區”,由于小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需要不斷擴大小學生的現有“發展區”,才能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發展能力,而對于小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則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教師需要分階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幼兒園階段的學生看圖的目的性不強,僅僅喜歡看自己感興趣的圖畫,觀察比較片面,不夠具體。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圖,首先讓學生粗說題意,根據自己的想法將所觀察到的信息描述出來,再引導學生找出圖形中蘊含的數字信息,將圖形分為幾部分進行閱讀,最后按照每部分的圖意進行說明,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并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解決數學中的問題。
培養學生觀察圖形的能力同樣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各個年級小學生的讀圖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能夠看懂數學圖形中所描述的內容,通過圖形中的信息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圖形,并結合數學知識進行思考,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觀察圖片回答問題,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回答圖片中有幾種小動物?分別是什么動物?每種動物有幾只?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獲取圖形中的信息,更需要在讀懂圖形含義的基礎上,從簡單的數學圖形中獲取更為理性和規律性的數學知識,并進行拓展。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根據長方體長、寬、高的特征,發揮空間想象能力,結合三視圖(正面、上面、左側)構建三維視圖。如下圖所示: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教學模具搭建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和實物,將圖形和實物進行對照分析,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讀圖能力。
三、培養學生識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入,圖文結合的命題逐漸增多,學生僅僅按照以往的學習模式進行讀圖,容易導致只讀圖,而忽略了文字。針對學生這一學習誤區,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圖的同時,了解命題的基本信息,分析命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明確命題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結合圖形和文字進行解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圖形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還能增強學生觀察圖形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生活經驗運用到數學學習中,在讀圖中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獲取數學信息的同時解決數學問題。很多數學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通過觀察圖形來完成,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數學理論知識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提升總結問題規律的能力、讀圖能力和分析圖形的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圖能力,需要培養他們的讀圖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觀察圖形的能力,建立圖形與數學信息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識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解決數學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白改鋒.小學數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學周刊,2013(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