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
摘 要: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學會語文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多種措施走近學困生,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使他們想學、會學、樂學,伴他們早日登上學習之高峰。
關鍵詞:自信心;展示;手勢語;小作業
大地是小草彰顯生命的舞臺;天空是鳥兒自由飛翔的舞臺;課堂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每一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課堂要達到高效,不僅指每一分鐘的高效,還要達到每一名學生的高效,優等生很容易達到學習目標。那么如何讓學困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且還不使他們感到困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找到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展示,建自信
著名教育家王福強認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標并逐一引導學生去完成,一旦學生完成一個目標后,體驗到了成功,將一個小成功收入囊中,他就有了不小的動力,開始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王老師的話深深啟發了我,我們的學困生不正需要我們降低難度,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嗎?學困生學得越多,不理解的知識就越多。因此,我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展示,尤其是學困生,當組內進行展示時,讓他們先展示,建立自信心,其他同學再進行鼓勵,學困生有了信心,就對學習有了興趣。
二、會書寫,大表揚
每個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贊揚,特別是缺乏自信的人——我們課堂中的弱勢群體(學困生)。我們班的小高揚以前學習特別差,我教他之后,首先規范書寫,達到要求,我及時用手勢語“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其次,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前一些學困生經常使用涂改液,我鼓勵學生想好再寫,久而久之,他們的作業干凈清晰。學困生的書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師經常用不同的手勢語表揚他們,鑄就他們學好語文的必勝心。
三、小作業,大展示
著名教師孫維剛曾說:“我給學生出一道題,自己要先做十道題,從中選出最典型、最精彩、最能啟發學生思維的類型題。”孫老師的話為我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精選作業,給學困生的作業由淺及深,循序漸進,每天及時反饋作業完成情況,及時了解哪些學生學會了,哪些學生還存在疑惑。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布置作業。給學困生布置簡單的作業,展示評比,做到練之會,會之精,與此同時,放低作業評價標準,使他們逐漸完成學習目標。小小的作業,一方面落實了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小了他們學習的阻力。
我們教書育人,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發展,靈活采取多種方法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引領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