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洪政
摘 要: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所以,課堂教學策略運用得恰當與否,直接決定了一節課教學效率的高低。而數學作為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一直以來都是令學生感到畏難和恐懼的學科,因此,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策略,使之符合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小學數學教師目前應該廣泛關注和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教學效率
受應試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單一,課堂氣氛平淡壓抑,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效率也是異常低下。鑒于此種狀況,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有必要對當前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優化,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本論文課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實施情境式教學法,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
情境式教學法,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教學效果,而創設相關情境或營造良好氛圍的一種教學手段。小學生具有好奇、喜新的心理,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若我們有意識地創設一種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便能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可在考慮數學學科自身特點和遵循學生心理特點規律的基礎上,實施情境式教學法,從而讓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時,在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了小數的加、減的計算方法之后,我就將課前提前準備好的一張畫有琳瑯滿目商品的大海報拿出來,掛在黑板上,海報上的商品價格均為小數,如礦泉水0.9元,練習本1.5元,薯片3.6元,鉛筆0.7元,水杯2.8元等等,然后,在班里依次選取兩名學生,讓他們講臺上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的角色,從而親自體驗用小數進行價格計算的過程,這樣,我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和熱情,促進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使學生在活動中深刻感悟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形式。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充分地發表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見解、看法,從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相交與平行”這節內容時,在教授“認識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這部分知識時,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首先,將班里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發兩根小棒,然后,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用兩根小棒擺出不同的圖形,并把擺的圖形畫下來,接著,在組內互相討論擺成了什么樣的圖形,可以分成幾類,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待他們討論完畢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他們小組是怎樣做的,這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如此,我通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問難,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既能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游戲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若我們將游戲也引用到數學課堂上,就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習,獲取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就可適當采用游戲式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可能性”這節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玩一個游戲,好嗎?”“好!”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于是,我舉起握緊的兩只拳頭,說道:“有一個玻璃球,藏在老師手里,你們猜猜球藏在老師的哪只手里?”(這時,學生有的說左手,有的猜右手),我繼續說道:“在這一游戲中,你們能肯定地說球在老師的哪只手里嗎?(不能)也就是說,在老師張開雙手之前,你們只能猜想,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這就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可能性問題。”這樣,我借用游戲的形式,在上課一開始成功吸引了學生眼球,并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能使學生興致勃勃地進行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作為現代化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對目前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使其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興趣愛好,讓學生變得喜歡學數學,進而促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崔風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J].才智,20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