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生 汪立極 資道根
摘 要:深圳技師學院依據國家大力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背景,結合所在地區相關行業、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開展了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培養的預備技師獲得了企業的認可。本文重點介紹了實踐探索過程、方法及取得的經驗。
關鍵詞:技師工作站 預備技師 實踐探索
課 題:本文系廣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省級教學研究課題“校企雙制預備技師培養模式及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204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已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就技師和預備技師的培養問題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培訓基地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緊密結合企業技能崗位要求,對照國家職業標準,確定和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實訓方案,采用全日制、非全日制、導師制等多種方式實施培養”。
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6年制定并下發了《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勞社部發〔2006〕16號),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制度,創新后備技師培養模式。規范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辦學方向和培養標準,深化教學改革,緊密結合企業崗位需求,確定和調整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在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以及其他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中開展預備技師培養試點工作,探索通過學校教育方式培養后備技師的途徑和方法。同時,各類企業加強與技工院校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和實習設備,為技工院校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實踐提供必要條件,鼓勵企業選派優秀技術人員擔當技工院校實習指導教師或兼職教師,組織優秀學員直接參與企業的產品生產、技術攻關等工作”。
二、課題研究的有利因素
2010年4月,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意見》(粵發[2004]15號)關于“加快高等學校新校區、博士后站、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和技師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等人才載體建設”、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廣東省技師工作站設置標準和認定辦法>的通知》(粵勞社〔2005〕86號)關于“積極搭建高技能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實訓建設平臺”以及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深發〔2008〕10號)提出的“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著力培養技術技能型高級技師、技師,重點培養國家級和省級技術能手,整合培訓資源,搭建高技能人才訓練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確認一批高層次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文件精神,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深圳市技師工作站認定工作的通知》(深人社發〔2010〕47號),通知要求:“加快技師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行業、企業集團或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現有高技能人才作用,采取名師帶徒等方式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加強技術交流、合作攻關、推動技術進步和解決關鍵性生產難題的作用,全面推進深圳市預備技師人才培養工作。”
作為深圳市唯一的技師學院,深圳技師學院結合深圳市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深圳市產業升級與高技能人才需求,自2006年就開展全日制預備技師培養工作,2012年12月,全院全日制預備技師培養已達11個專業、38個班級,在校生1850人,約占全院在校生總量的25%。全日制技師培養是學院辦學層次的一個提升,培養企業認可的技師,必須探索工學結合、雙導師制、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預備技師的新模式。
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伴隨著高新技術在現代企業的生產服務過程中推廣和運用,深圳企業對人力資源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快、更新的要求,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更為強勁的勢頭。企業紛紛與院校尋求合作,希望得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目前,與學院開展緊密合作的深圳地區企業就有334家,其中大中型企業209家,世界500強企業14家,行業龍頭企業78家。
學校與企業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學生實習與就業、教材編寫、企業員工培訓、教師下企業鍛煉、企業專家來校授課、校企合作共同進行課題開發和技術攻關等諸多方面建立了互動雙贏的合作機制。目前,學院已初步形成了校企聯動模式、企業贊助辦學模式、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校企合作產學研訓模式等多種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展。
另外,參加本課題研究成員主要由專業骨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組成,均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和生產一線經驗,參加過多項培養模式、課程開發等課題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法與實踐步驟
1.分析預備技師職業性質及培養模式
(1)預備技師職業性質分析。技師與預備技師的區別主要在于技師有企業崗位生產真實工作經驗,技師素質能力是在企業崗位養成習得的,是內化了的知識與技能,而預備技師缺乏企業實踐生產經驗,缺乏養成這個環節。
全日制培養預備技師是目前最高層次的技工教育,通過系統化、規范化培養,成為預備技師,再經過兩年生產實踐,達到技師崗位要求。根據技師的職業性質,可以將技師分為操作技能型、復合技能型、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
(2)預備技師培養模式分析。傳統技師培養模式,基本屬于“自學成才”“師傅帶徒弟”等。其弊端是培養周期長、受工作崗位局限,而且技師隊伍年齡結構偏大、數量過少、技能面窄、適應性不強。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
現代技師培養模式系通過全日制教育途徑,對具備高級工職業資格的學生進行兩年系統化、規范化的培養成為預備技師,再經過兩年時間的生產實踐,達到技師崗位工作要求。現代技師培養模式包括校企合作培養、工學結合培養、技師工作站雙導師制培養等多種模式。
2.市場調研與可行性分析
以企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及崗位技能要求為切入點,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組深入企業開展調研。通過企業走訪、與企業專家座談、召開預備技師培養工作研討會等形式,對“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我們先后邀請了世界五百強企業沃爾瑪、全球最大快遞企業UPS、中興通訊、豐田汽車、先進微電子等67家企業代表參加專題研討會,采取校企雙方互動交流的方式,共同研討預備技師培養目標、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課題研究的定位與目標、預備技師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培養模式、考核標準等目標等問題與企業專家達成了一致的認識,形成了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調研及可行性報告。
3.制訂培養方案
依據市場調研情況,研究制訂各專業預備技師階段培養方案。方案內容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專業基本要求(知識、技能、素養)、預備技師階段教學分析、專業主干課程及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其中畢業實習設計為預備技師綜合能力培養模塊,采用項目課題研究形式,以項目課題為實習任務,實行雙導師制,按照技師能力標準進行培養與考核。預備技師階段培養方案突出以下特點。
一是改變原有學科型的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性、技能性強的教學內容。
二是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項目課題,側重高新技術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是實施工學結合、雙導師培養模式。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崗位訓練、課題研究模塊指導,校內導師主要負責預備技師培養階段專業課程教學,指導論文撰寫。
四是學生進入企業崗位開展技能訓練、項目課題研究、技術攻關,校企導師共同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
四、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實踐探索
1.共同搭建預備技師培養平臺?——技師工作站
技師工作站是建立在企業用于培養預備技師、技師的專門場所,由政府、學院與企業共同搭建,是一個以企業工作任務為導向,職業能力為核心,實施工學結合,集產、學、研于一體的系統性實踐創新平臺。
自2010年開始,根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擬定下發的《關于開展深圳市技師工作站認定工作的通知》(深人社發〔2010〕47號),筆者學院積極協助一批與學院批知名品牌企業完成技師工作站申報認定工作,截止2012年12月,共有25家企業獲批為深圳市技師工作站。筆者學院與技師工作站所在企業簽訂了合作培養預備技師協議書,采取工學結合、雙導師制模式培養預備技師。具體包括如下六個方面:
(1)校企共同制定預備技師培養工作計劃。
(2)企業負責安排本單位技師或高級技師作為企業導師,采取名師帶徒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在技師工作站開展崗位技能訓練、課題項目研究、技術攻關,參與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3)學院導師負責學生的實習教學、實習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指導工作,對實習學生進行日常管理。
(4)開展技能創新,提升預備技師職業技能水平與職業素養;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與課題研究活動,選拔優秀預備技師進入企業后備人才隊伍。
(5)總結推廣預備技師培養經驗,展示技能教育成果。
(6)定期對預備技師培養、運作管理進行總結和改進。
2.遴選班級,選聘導師,選定項目實踐課題
課題組對預備技師進入企業崗位實踐環節班級進行遴選,以技師工作站為平臺,采取工學結合、雙導師制模式培養。選擇進入預備技師實踐培養階段的現代物流、汽車維修、電子技術3個專業班級共108名學生安排在多家技師工作站。
預備技師的導師選擇通過兩條途徑:一是從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中選擇;另一條是從技師工作站所在企業一線的優秀技師、高級技師中選擇。每班級預備技師師資隊伍由學院5~8名專業骨干教師和6~10名企業技術骨干組成,所有導師均具備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學院根據預備技師培訓目標所要求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開設常規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單項技能訓練課程,采取工學結合的方式,學生一邊專業知識知識與技能,一邊探索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預備技師實踐教學環節以開展項目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項目實踐課題的選題均根據企業生產實際需要,滿足企業實際運營的需求并能夠為企業提升效率或者增加經濟效益;按照技師能力標準選定,符合專業預備技師培養目標,達到國家職業標準或行業要求。
3.全程跟蹤指導,實施過程考核
為保證項目課題的質量和實踐教學的科學有效性,校企雙方導師平時特別注重對項目課題實施過程的檢查、指導及結果評定,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兩方面:
(1)階段檢查與指導。校企導師共同檢查、指導學生課題實施的工作進度。對未能按進度完成工作任務的,詳細了解原因,加以分析和提出解決方案,指導學生完成課題研究。
(2)論文評審與答辯。學生完成項目課題,需提交項目課題研究論文,由校企導師分別評定成績。同時,由專業教研室組織學生進行論文答辯,答辯內容以課題項目研究及論文內容為主。學生考核的最終成績由三方評分合成,企業導師評定成績占30%,學校導師評定成績占30% ,論文答辯小組評分占40%。
五、結果分析與討論
通過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課題階段性實踐,我們認為技師學院與企業共同開展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第一,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有效促進了預備技師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工作,有助于學生很快掌握崗位操作技能。開展項目課題研究,有利于迅速提升學生分析問題、攻克技術難關的能力。同時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預備技師項目課題工作研究方案,為后續項目課題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借鑒。
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培養模式,采用校企合作、課題項目研究、雙導師制、業績跟蹤、綜合評價等形式,確保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使其能力水平真正達到要求并得到企業認可,在加快技師人才的培養的同時,可以保證技師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技師工作站培養預備技師模式推進了校企更深層次的了解與合作,企業導師通過對學生學業水平的了解,對學院的教學提出寶貴的課改建議。學院導師深入到企業現場,熟悉了企業項目課題研究方法,了解了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從而在教學內容上更貼近企業崗位要求。
第三,“雙導師制”保證學生在學校和企業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校方導師從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中選擇,企業導師是從企業一線的優秀技師、高級技師中選擇。來自生產一線的導師有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在真實的工作現場進行授課,學生不僅可以學到過硬的專業技能,還可以從企業導師言傳身教中學到職業素養、企業文化、行業發展信息等。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有力保證。
第四,政府、企業、學院共同搭建技師工作站這一技師培養平臺,使工學結合雙導師培養預備技師、技師落到實處,為實施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目標找到了可行的途徑。
第五,1-1.5年的企業崗位實踐學習,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熟悉掌握企業崗位技能、完成預備技師項目課題研究。通過崗位技能訓練,學生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項目課題研究,學生學到企業真實項目課題的研究方法以及解決技術難題的經驗;通過課題論文的撰寫,提高了論文寫作水平,通過論文答辯,學生提升了演講水平、課件制作水平、現場應變能力、與人溝通能力。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掌握了過硬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為其后走上實際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截至2014年7月,三個專業108名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全部順利畢業,其中98人被所在企業留用,10人自主擇業。這一結果表明,通過工學結合、雙導師制模式培養的預備技師多數得到了企業的認可,學生對企業提供的就業平臺滿意。
六、小結
預備技師培養是技師學院高端人才培養的新生事物,我國尚沒有很好的經驗。本課題研究也僅僅是階段性初探,目前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有些問題由于政策層面的限制暫時無法突破。
然而,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只要我們勇于實踐,并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總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合院校與企業需求的預備技師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關于推動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有關問題的意見(勞社部發〔2006〕31號)[Z],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2]關于開展深圳市技師工作站認定工作的通知(深人社發〔2010〕47號)[Z],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鄭志軍.物流管理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