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戟
摘 要:名師是教師隊伍的領頭雁,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是學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在技工院校建立名師工作室,是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技工教育品牌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名師 工作室 技工教育 改革創新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要求不斷提高,知識和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培養多層次、各類型的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實施科技興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技工院校如何適應新常態?如何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如何開創校企合作新模式,促進學生優質就業?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核心競爭能力?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筆者認為,名師引領、輻射帶動是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一、特色辦學,產教融合
改革創新不是照搬、照套別人的路子,要根據各學校的自身發展規律和特點,從實際出發,挖掘潛力,發展內涵。江門技師學院是一所擁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老牌技工院校,通過多年來的改革創新,學院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華麗轉身和升級。在適應新時期轉型升級的時候,學院大膽創新,依托校辦工廠(江門市第一機床廠、江門市化工儀表廠、江門市宇寶電子廠),將生產實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產訓結合,既出人才,又出產品,產教融合。學院實施一體化教改以來,不斷強化操作技能,突出職業素養。正是因為這樣,學院參加全國、省市技能競賽屢獲殊榮,教師隊伍中有3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4人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38人被授予省級技術能手稱號。2013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就業先進單位,并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示范校建設單位。在兩年的創新發展過程中,學校抓住機遇,大膽創新,以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為核心,以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創建了名師工作室。
二、創新理念,先行先試
名師工作室建設不是技能名師一個人的單獨行動,而是一個團隊建設、名師是團隊的領銜組織者,是黏合團隊的精神和靈魂。名師工作室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技術攻關創新,二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名師工作室可以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融合到高技能人才技術攻關創新活動的過程之中,在技術攻關創新的過程中,承擔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名師工作室有別于行業(企業)的技術攻關部門,也有別于某些培訓機構,它是現代學徒制的一種新模式,不是企業的技術攻關創新工作室或培訓中心。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創新職業教育改革,2013年江門市技師學院立足傳統品牌專業——模具制造、數控加工專業在江門地區率先創建了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的人員結構主要有三方面組成:教師團隊、企業技術人員團隊和學生團隊。教師團隊由名師、專業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組成,以3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名師為領銜人,以專業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在名師的引領下,專業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學生團隊則是在學校高級班學生中通過學生申請、教師推薦、技能比拼、綜合評定、宣傳公示等程序擇優選拔,最終兩專業名師工作室各確定15位精英學生成為名師弟子;企業團隊則由各校企合作企業技術骨干、能工巧匠組成。
名師工作室要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指導和輻射作用,加快培養學校專業骨干教師與企業高技能人才,促進高水平技能人才成長,最終實現專業教學與技能水平迅速提升。江門市技師學院名師工作室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有計劃地圍繞職業技能水平提升、教研教改能力提高、校辦企業產品開發、校外企業合作技術攻關等項目,引入企業高技能人才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進行手把手的傳、幫、帶。
為了實現教學相長、產教融合,實現高技能人才創新培養。教師、學生、企業技術人員在共同進行技術攻關時,首先確定好課題難點,項目不求多、務求實;通過工作室團隊的共同研究、探討、論證,結合企業、學院、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技術攻關的過程進行教學化,教學過程行為化,科學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如:企業技術人員把在生產、研發新產品過程中的項目課題難點帶到學校來,或校辦工廠在解決實際生產的困難時,都可以將項目課題難點融入到教學內容,并將其形成教學模式方案。解決項目課題難點的推進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名師利用專業學術專長,企業技術骨干運用實踐經驗,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通過名師團隊的反復論證,確定后再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名師指導學生團隊試行加工、操作。讓學生團隊參與高水平的產品加工,在此過程中既能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又能檢驗論證結果是否可行,而在實際加工、操作過程中,學生團隊也從中得到了學習和技能操作的提升。在攻克課題難點時,可能需要名師工作室團隊不斷修正,甚至推倒重來,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真正實現了新型的師徒關系,真正實現了傳、幫、帶。
由名師帶動提升科研教改能力,開展職業教育新發展、新方向的研究;以校企合作為主線,聯合企業開展項目研發、技術攻關,促進了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在教學中的融入,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專業建設的方向與時俱進,真正實現了以研促教、科研興教。
三、基礎保障,有效運行
名師工作室的健康快速發展和順利實施,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各方面做好支持和幫助。
首先,名師工作室要發展,要運行實施,就離不開軟硬件的建設。江門市技師學院依托校辦工廠和模具、數控專業實訓基地(約8000平方米,價值4000多萬元先進設備)以及100多家校企合作單位,多方參與共同推動。學院近年來又累計投入近2000多萬元用于重點專業實訓基地軟硬件建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將打造名師工作室確定為重點專業建設的亮點工程。
2013年7月經江門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批準,數控加工、模具制造專業名師工作室被確定為江門市首家名師工作室,并獲市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建設。2014年底,數控加工專業名師工作室被江門市總工會確定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因工作成效顯著,2014年又被國家人社部確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其次,名師工作室在集聚優秀職教師資的同時,需要聘請企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名師工作室不能獨立獨行,也不能閉門造車,而要敞開大門,結伴前行,讓企業參與其中。名師工作室如果沒有企業的“對接”,名師的“功力”將大大減弱;如果沒有“真實項目”的實踐,名師工作室的“功能”將大打折扣。
根據專業特色和實際需求,江門市技師學院名師工作室與多家本地大型企業(如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江門市馬正記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江門市今科機床有限公司等)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這樣,名師工作室就可以參與校內工廠和校外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項目,承接產品加工。在合作中加強了技術交流與研發,同時進一步完善了貼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受益”的校企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四、成效顯著,碩果累累
名師工作室目標明確,功能定位科學,職能職責分明。兩年來,江門技師學院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團結一心,不懈努力,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育人效果明顯、業績突出,已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江門日報》《廣州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多次對學院名師工作室進行了報道,省內多所技工院校專程到學校參觀和學習名師工作室的運作模式。
近兩年江門市機械加工類的技能比賽均在江門市技師學院舉行,名師工作室成為了學校技能大賽參賽選手的集訓基地。另外,還承接了包括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廣東省技師學院、廣州市機電技工學校等多所技工院校競賽選手大賽前的集訓工作。學校多名青年教師進入名師工作室進修,技能水平得到了迅速成長,并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骨干教師。2014年,骨干教師周文康獲得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四軸加工中心教師組全國第二名。同時,名師工作室已選拔和培養60多名“名師弟子”,弟子們在“師傅”的帶領下,通過參加技能競賽、參與產品工藝項目、完成產品加工任務等方式,技能實踐水平迅速提高,成為學生中的精英。其中名師弟子鐘健藍獲得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廣東省選拔賽四軸加工中心學生組個人第二名;黃健球老師所帶領的團隊獲得中國技能大賽廣東省可編程序控制系統設計師職業技能競賽學生組全國第三名、廣東省機電一體化職業技能競賽師生組冠軍。
名師工作室還承擔了企業人員技師和高級技師培訓和考核、國家技工院校一體化師資培訓等多種培訓工作。同時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利用自身設備和技術優勢,承接了部分企業關鍵產品零部件加工,解決了合作企業的燃眉之急。如通過與大長江集團合作,名師工作室團隊攻克了摩托車高精密彎管檢具、摩托車后視鏡加工等難題;與江門市其興機械廠合作攻關,解決了冰刀溜冰鞋支架、電池自動脫殼機自動送料螺旋槽等加工難題;與科杰機械自動化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和生產加工了該公司的控制箱傳動軸。
通過名師工作室的創新模式,校企合作出現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既出人才,又出產品;既解決難題,又促進教學相長。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業績,使名師工作室成為了學校學制教育和技能培訓“兩翼驅動”的重要平臺和基地。
總之,在新形勢下,技工院校要想不斷發展壯大,必須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推進,學校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不斷創新、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式;要通過名師引領、探索,科學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推動技工教育的新發展。
(作者單位:江門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