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剛峰

摘 要:新課標提出,高中地理教學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達成這一點,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了案例教學的內涵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模式構建,提出了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對策。
關鍵詞: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應用分析
新課改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公民的基本地理素養。除此之外,還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是文科綜合中的重要課程,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地理應用能力。
一、案例教學分析
案例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以案例引導來完成知識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打破了課堂枯燥無味的現狀,真正將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運用相結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融入教師的教學思路中,通過對切合實際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模式建構
地理教學模式的建構基于案例教學的基本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學的特點,從基本的案例教學程序進行延展,最終形成適合高中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基本的案例教學程序:
提供案例—分析案例—歸納總結—知識拓展—反饋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程序: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思考—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學生:得出結論—教師:檢測評價—教師:指導遷移—學生:運用練習—學生:反饋—教師:反饋評價
這樣一套案例教學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填充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堂課程,在教師提出案例時,要注意結合地理教學的重難點,提出典型有意義的案例,案例中可以結合圖片、圖表等綜合性的元素,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的概念、規律和成因等歸結到一個案例中,通過這一個案例,學生就可以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識的同時,也學習新的知識。在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時,建議讓學生根據自己已經思考的內容和結果,加入到小組討論中,一邊討論,一邊分享,從而得出最佳的結論。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需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學。
1.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案例教學
高中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這方面的案例教學主要是針對教學大綱的內容學習要求來進行的。在進行案例選擇時,應注意兼顧知識教學和技能教學。比如,在學習“交通運輸網中的線”時,可以選擇“泛亞鐵路的建設”作為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提供一個關于泛亞鐵路建設方案的圖表,
如下表。
泛亞鐵路三個建設方案的比較
對于這三個方案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到底選擇哪個方案最好,并且給出自己的理由。在進行這一教學時,學生需要借助地圖來完成思考,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地理情況以及經濟問題,讓學生從地形地貌、投資運營、里程長度、未來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當然,最終結果是中線優先,其他兩條鐵路作為輔助。
通過這種形式的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整體的地理觀,將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2.注重過程與分析方法的案例教學
像針對過程分析的教學內容,就需要結合相應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這種案例強調學生體驗和研究的過程,打造類似地理實驗室的案例教學,將實驗性的方法引入地理教學中。
比如,當前霧霾多發,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即測量幾個不同地區的PM2.5值,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到城市中心廣場、火車站、汽車站、熱電站、化工廠、公園、植物園、郊區利用PM2.5測量儀器進行PM2.5值的測量,并將數據記錄下來,在課堂上綜合成一個數據表格,通過實際情況分析城市不同地區PM2.5值的特點,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這種方式極大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幾乎是自己完成整個教學探究的過程。
3.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案例教學
地理教學中有很多人文方面的知識,針對這部分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情感態度,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上述PM2.5的例子為例,同樣的案例,可以換一種方式來應用,通過PM2.5探測的結論,學生再來討論環保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問題,這就屬于更深一層的思考,深刻認識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案例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對高中地理教學有積極有效的提升作用。對于學生而言,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學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蘇日念.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與探索[J].才智,2013(16).
[2]孫艷輝.淺析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