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媚
摘 要: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一線教師研究的問題,EEPO教學方式是師生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依據生理、心理的變化特點,把經常性的七個基本要素“聽、看、講、做、動、靜”交替使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它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基本教育思想,EEPO有效教育的理論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EEPO;有效教學;課堂效率
研究表明:學生單純看,學習效率是20%,教師講、學生聽、看,學習效率只有30%,學生講、聽、看、想結合,學習效率達50%,如果講、聽、看、想、動靜轉化,學習效果可達70%,如果各要素巧妙組合運用,教學效果高達90%。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巧妙利地用好各要素,才能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好。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學生有發言的機會
以往的授課,我講得多,學生聽得多,有些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會開小差、講小話、睡覺,導致成績好的學生沒辦法專心聽課,成績差的不愿學,學了EEPO有效教學之后,我想辦法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多發言,比如,講練習時用“開火車”的方式,一個一個輪流說答案,教師還進一步追問,為什么選這個答案,這樣一節課下來,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回答到一次問題,學生都害怕提問到他時答不出來,所有上課時就會比較專心聽課,睡覺的人數就減少了很多。聽課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自然也就能提高了。
二、學生手上的筆都動起來
老師上課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講,不管學生有沒有去記筆記,最終教學成績肯定是很差的,上課時,我要求學生記好筆記,實驗班的學生肯定會很自覺地記筆記,不需要時時去監督他們,但是對于普通班的學生,監督就顯得非常必要了,我上課時,會交代好學生等下我講完之后要檢查筆記,不記筆記的要把名字記下來,如果不記筆記的次數最多,到時候學生手冊上的等級就給D或E等。每節課下課前兩分鐘,我都檢查他們的筆記,他們大部分學生害怕挨記名字,所以基本上都會寫筆記,每節課花兩分鐘來檢查筆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學生參與進來
原來我教普通班時,總怕學生不聽話,很多實驗都不敢讓學生去實驗室做,學生動手的機會比較少,導致實驗題學生很少會做,成績自然也就不理想了,最近這幾年,我著重抓好課堂紀律,課堂紀律得到保障了之后,就放手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我經常讓學生上講臺來演示實驗,課本上的學生實驗,每次我都讓學生去實驗室上課,學生都喜歡上實驗課,正因為喜歡實驗課,所以他們做實驗時也比較遵守紀律,這兩年來,連普通班的學生也沒有打壞過任何器材。
四、每節課都有所收獲
EEPO教學理念強調要充分利用七個基本要素“聽、看、講、想、做、動、靜”,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嘗試了讓學生交替使用各個要素,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使用多媒體課件,先把學生眼睛吸引過來,用實物投影儀,把正確的答案投影出來,讓所有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還可以把經典的錯誤投影出來,讓學生充分討論,讓學生發現自己或別人的錯誤。留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留時間給學生大聲地背基本概念,然后老師抽查背誦的情況,每堂課上背5分鐘,效果比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背好多了。
EEPO教學理念確實能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效率,我將堅持利用這個理念來不斷地完善我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