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連榮
摘 要:近年來的體質監測數據表明,青少年學生的上肢力量呈逐年下滑的趨勢,這已引起了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實踐證明,上肢力量的不足嚴重阻礙了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和運動成績的提高,體育教學應重視對學生上肢力量的訓練,通過有計劃、有規律、多樣化的訓練,在充分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和充分利用自制體育器材的基礎上,使學生的上肢力量與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上肢力量 力量素質 體育教學 教學現狀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學生上肢力量素質持續下降的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2013年,南通市把初中男生的引體向上、女生雙杠支撐前移等體育項目作為學生上肢力量素質考查的內容,并列入體育中考;2014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又把初中男生引體向上定為必測項目。力量素質是人體進行體育運動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獲得運動技能和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他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上肢力量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懸垂、支撐、攀爬、投擲等能力的發展,甚至也阻礙了跑、跳等運動成績的提高。
二、研究目的
從初中體育教學和學校器材設施方面著手,調查初中生上肢力量發展的教學現狀,分析學生上肢力量素質差的原因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學生上肢力量素質提高的方法,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決策性的參考。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向南通市初中學校體育教師發放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61份。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重視程度
為了分析初中體育教師對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重視情況,研究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對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等狀況進行了調查:
問題一:您在體育教學中是否關注學生上下肢力量素質的均衡發展?
結果:從不關注(0%);一般關注(44.27%);非常關注(55.73%)。
問題二:您是否制訂過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計劃?
結果:是(59.02%);否(40.98%)。
問題三:您在體育教學中是否安排了有助于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素質的練習?
結果:從不(0%);偶爾(57.38%);經常(42.62%)。
問題四:您是否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上肢力量的練習?
結果:從不(3.28%);偶爾(62.29%);經常(34.43%)。
綜合分析上述四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
(1)大部分教師能夠關注學生上肢力量的發展,但有的教師仍沒有制訂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計劃。
(2)大部分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只是偶爾進行上肢力量訓練。依據力量訓練的不間斷性、規律性原則,這種偶爾練習是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發展水平的。
2.發展上肢力量的常用器材數量配備狀況
為研究初中學校在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教學中所配備的常用訓練器材狀況,我使用問卷形式對學校規模和各器材的配備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參照江蘇省初中體育器材裝備三類標準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91.80%的學校實心球配備滿足標準;44.26%的學校爬繩、爬竿配備滿足標準;32.79%的學校小啞鈴配備滿足標準;14.75%的學校單杠配備滿足標準;11.48%的學校雙杠配備滿足標準。
體育器材是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教具,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調查顯示:大多數初中學校對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常用器材配備明顯不足,其中以單杠、雙杠短缺的現象最為突出,學校應加大對這類器材的投入。實心球的配備情況最好。
3.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發展上肢力量經常采用的練習
通過調查問卷,收集、整理了教師在教學中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教學內容,并根據練習類型進行了統計。數據表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俯臥撐等徒手類練習的教師占74.07%;采用單杠類練習的教師占48.15%;采用雙杠類練習的教師占25.93%;采用投擲類練習的教師占22.22%;采用游戲類練習的教師占14.81%;采用其他練習形式的教師占13.11%。由此可見,體育教師主要采用徒手類練習來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其次采用單、雙杠類的練習。
徒手類練習形式比較簡單,容易組織實施,又不受器材的制約,因此這成了體育教師教學的首選練習方式。其中,俯臥撐練習在徒手類練習中使用得最多,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其使用比例達100%。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的趣味性游戲類項目卻很少被教師采用。
由于采用了大量的俯臥撐、單杠、雙杠類練習形式,所以重點發展了學生的手臂支撐能力。男生引體向上作為考試項目,在課堂教學中也被列為主要的練習項目,但投擲、攀爬等能力的發展項目卻被嚴重忽視了。可見,學生上肢能力的發展已被片面化。
五、結論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分析,大部分初中體育教師比較關注學生上肢力量素質的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素質中,支撐力量素質和懸垂力量素質的發展處于領跑地位,但同時也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少數體育教師在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素質方面的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
(2)大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上肢力量的發展未能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訓練,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上肢力量訓練時斷時續,違背了力量訓練的不間斷性原則。
(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練習形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教師在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素質時,片面地發展支撐能力,缺少科學合理的計劃,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上肢能力的均衡發展問題。
(5)學校體育器材普遍缺乏,特別是單杠、雙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
六、教學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意義
上肢力量素質是人類進行支撐、懸垂、攀爬、拋投等運動的力量基礎,而支撐、懸垂、攀爬等能力又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4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初中以上的男生引體向上列為必測項目,這表明了對男生力量訓練的關注。
科學研究發現:青少年在13~17歲這個階段是力量素質發展和提高的最佳時期。而初中階段正處于這一時間節點上,因此,體育教師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重視學生上肢力量的發展。同時要提升學生參與練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參與、自主練習的良好習慣。
2.豐富練習形式,激發學生上肢力量練習的興趣
力量練習如果是枯燥、單一的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難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依據簡單、方便、易組織、易實施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而應根據學生練習狀況和發展需要來確定。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整理各種練習方法,在實際課堂中進行交替教學,結合趣味性的游戲、比賽等形式的練習,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訂練習計劃,遵循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原則
科學研究表明:只有經常的、有規律的訓練,才能產生良好的力量訓練效果。一般來說,運動員如果堅持每周進行一次合理的力量訓練,其力量可以保持中等水平;如果每周進行三次合理的力量訓練,其力量就可以保持最佳水平。
學生上肢力量的增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周詳的發展計劃和系統的實施方案,切不可讓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訓練變成無序的、偶然的教學行為。在制訂課堂教學計劃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練習需要來設計練習內容,促進學生上肢能力的全面發展,杜絕為應對考試而片面化、隨意化地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
4.開展課外活動,創建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氛圍
課外體育活動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補充。2011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確保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中小學生中只有不到18%的學生能夠做到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而有40%的學生竟然達不到平均每天半小時的鍛煉時間。
學校應充分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并適當安排學生上肢力量的練習,如開展啞鈴操、拔河比賽等集體活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5.利用自制器材,拓展學生上肢力量發展的途徑
學校體育器材缺乏是一個普遍現象,但不應成為阻礙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障礙。首先,學校要加大對體育設施的配備,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其次,體育教師要多動腦,自制簡易器材,開發校本教材,努力發展學生上肢力量。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中介紹了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往里面灌裝沙土或水,制成一個富有個性的“沙瓶”。在練習中,“沙瓶”可以當小啞鈴使用,也可以當沙包使用,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通過這樣的創意,既解決了學校體育器材不足的問題,又讓學生對個性化的“沙瓶”產生了新鮮感,提升了學生學習和練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潘嗣勤,牟維照.力量素質訓練的原則[J].田徑,1998(5).
[2]鄭軼.關于“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對話[J].基礎教育改革動態,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