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霞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教育主要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是否得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自主學習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者,是學生文化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的好朋友。所以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科學學習和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自主學習 科學學習 新課改興趣
隨著人類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業務往來比較頻繁,所以英語也倍受人們的青睞。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知識更新比較快,學校教育也傾向于科學化發展,現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步入英語課堂,網絡自主學習成了現代教育的熱門話題,當然,這也給我們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才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求知,學會探究和創造,學會吸取精華,學會遺棄糟粕。其中“學會求知”是最為重要的。在新課改的浪潮下,“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由此可見,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急不容緩的教學任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師更應該明白“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道理。所以,在寓學于教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高效的獲取知識,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依靠自己堅強的毅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或者書籍等,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和積極的獲取知識。當然,自主學習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引導、組織、啟迪和開發。在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英語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學生能不斷高效主動地獲取英語知識,最重要的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所以就打破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最為科學的學生學習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文化氛圍或者一定環境的背景下,通過他人(教師、同學和父母等)的幫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或者一些書籍資料,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隨著新課改步入我們英語教學的課堂,有很多學者和專家根據克拉申的語言習得論,提出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去上好每一節課。克拉申的語言習得論認為,人類生來就具備一定的語言潛能,只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會將語言規律內化,學習者就會主動地對語言加工,繼而會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同樣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績,不僅僅在“教”上狠下工夫,而且引導學生在習得的策略上做文章。在新課改中提倡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要想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養。一是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二是在學生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怎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所以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石。如果按照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課堂上學生的知識是老師灌輸的,不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習得的,所以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無從談起。當然不是說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就一定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否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看引路人——教師,如果我們只重視在學生在知識習得上下功夫,不管創新能力培養的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同樣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培養策略
(一)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實現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英語教學的靈魂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創新的課堂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才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引路。”學生學習的好與壞,與教師息息相關,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對學習的材料有較強的內部動力驅使,就會積極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地獲得他們需要的知識。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要注意因勢利導,以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優美的手勢來為學生創設各種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充滿懸念的氛圍中激起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積極參與英語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
(二) 利用科學的引導方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科學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學生的潛能,使他們能夠實現自主學習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任其自然地去學習,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能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脫離,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保駕護航。數據顯示,很多有所作為的人,在學校上學的時候并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學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差生。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在學生以后的日子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呢?這與他們后天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些人都具有一種堅強的意志,也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他們的精神來源就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我們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引導方面多下工夫,以有效的手段與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注意每個學生原有英語水平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引導、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對英語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評價標準,發掘樹立學生認同的學習榜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高中生的感情勝于理智,他們的行動不只受認識的支配,更多的還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教師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基礎上還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培育,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樂于樹立遠大理想。
參考文獻:
[1]錢淑念.淺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英語輔導報,2003(8).
[2]沈幼華.也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英語輔導報,2012,23(6).
[3]張津海.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3).
基金項目: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825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