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宗兵
【關鍵詞】 數學教學;實驗教學;熱情;興趣;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105-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教學也就側重實驗教學。通過各種真實的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物理實驗中的一些奇妙變化,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過的物理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因此,物理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實驗教學。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談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初中生剛接觸物理,對物理知識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學生聽說物理難學,所以剛一接觸物理,就對物理產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為此,物理教師要想法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與積極性。比如,在開學上第一堂物理課時,筆者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實驗,讓學生見證物理知識帶來的神奇變化。同時,又給學生講了許多他們熟悉的物理方面的生活常識,還讓學生動手動腦研究教室里的電路開關,并且開展制作競賽等。在學生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在激烈的討論聲中,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他們對物理的興趣也隨之增加。有了興趣,學好物理就不再是難事。
二、輕松教學,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物理實驗有了興趣,并積極參與,那么物理對他們來說就不難學了。初中物理是一門很神奇的課程,只要喜歡它就會有強烈的實驗興趣,從而做更多的實驗,了解更多的物理常識。如果排斥物理這門課,那么實驗就變得難上加難。為了讓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筆者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跟物理有關的社會活動,帶領他們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讓他們在參與中了解物理,學到更多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比如,教學“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作業寫小論文《平面鏡成像》,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主動去觀察,了解平面鏡的相關物理知識,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在物理教學中,把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其中,去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為了讓學生更簡單明了地學習物理,筆者在教學中設置了問題情境,使學生拋棄了距離感,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教學中,筆者把凸透鏡的焦距交給學生來定,再讓學生用鼠標拖動“物體”,計算機就會按照凸透鏡成像規律給出物體的像,它的位置、大小、正倒、虛實也都由計算機正確地呈現出來。這樣教學,學生們看得更清楚,認識得更透徹。這雖然是利用多媒體演示的虛擬效果,但是可以借助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再比如,在教學“慣性”時,筆者借助多媒體運用抽拉活動片,模擬演示小車遇到障礙物阻力而停止運動,而小車上的木塊沒有受到障礙物的阻力,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仍向前運動,所以木塊底部與小車面的摩擦使木塊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不能繼續向前運動,只好倒向前方。像這樣的課,利用多媒體放“慢鏡頭”,再對小車、木塊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逐個分析、講解,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物理是一門奇妙的科學,它也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應用創造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