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要:文章從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著手,提出了它不但是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更加是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和政府形象的政治問題,并從民生和政治角度分別論述了提升認識、完善監管體制和借鑒發達國家文明成果等問題,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有積極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食品安全 民生 政治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引起人們關注,已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問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當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下,如何解決好這
問題是當代人面臨的時代性課題。
一、食品安全問題社會關注度逐漸提高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重要產業。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有各類食品生產企業50多萬家,僅乳品生產企業就有1500家左右,流通領域的食品經營主體更是超過1000萬戶。然而,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亂象頻出,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地溝油”到“塑化劑”,從“毒血旺”到“黑心烤鴨”,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們的神經,食品安全問題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
近年來,三鹿奶粉事件、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大頭娃娃)、金華火腿事件、蘇丹紅事件、雀巢奶粉事件等相繼出現。從“河南瘦肉精豬肉事件”為例,事件發生在2011年3月河南省孟州市等地的養豬場,其手段是采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生豬。案件雖然最終告破,但險些拖垮中國最大肉類企業雙匯集團,幾乎置整個中國于豬肉安全恐慌中。2011年的這種事件,使國人談“食”色變。
(二)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領域不斷擴大
從曝光的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造假手法花樣翻新、五花八門。問題食品已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及豆制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干貨類、奶制品等,呈立體式、全方位態勢。涉及的各種化學添加劑有蘇丹紅、孔雀綠、冰醋酸、三聚氰胺、化學鍋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憂心忡忡,以致有的人產生了“吃市場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飲料食品怕摻色素”的恐懼心理。
(三)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日三餐不可或缺,但“病從口入”。食品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染色饅頭”對人體最大的危害來源于其中添加的染色劑,這些染色劑可導致多種疾病,如果長期或次性大量使用檸檬黃、日落黃等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癥狀。當攝入量過大,超過肝臟負荷時,會在體內蓄積,對腎臟、肝臟產生一定傷害。“瘦肉精”是種非常廉價的藥品,對于減少脂肪增加瘦肉有促進作用,讓養豬的單位經濟價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險的副作用,輕則導致心律不齊,嚴重點就會導致心臟病。
二、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政治
在今天,食品安全已不是簡單的民生問題,更是必須警悟的政治問題。一是影響社會和諧、大局穩定。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食品安全這個民生問題直接影響到人的需求安全,必然影響社會穩定。據報道,2008年全國有29.4萬名幼兒因食用問題奶粉患泌尿系統結石,使人們談“奶”心悸。2009年我國乳制品進口從2008年的35萬噸猛增到59.7萬噸,某品牌進口奶粉年之內三次漲價,每次漲幅在10%至15%,廣大消費者也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再如,食品安全問題還可導致我國農產品、食品國際貿易屢次受阻,反過來影響企業發展,對社會穩定帶來諸多不利因素。二是往往有損政府形象。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告訴人們,任何政府都有社會職能,都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需求,解決些社會問題,維持社會正常秩序。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和政府更應解決好這類問題。食品安全事件如果屢禁不止,必然大大影響群眾消費信心,嚴重沖擊社會誠信道德體系,也勢必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境外,也會給我國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三、以民生和政治視野解決好食品安全問題
首先,從“民生問題入手、政治問題著眼”提高思想認識。要把食品安全不僅看成百姓的飲食問題,更要看成“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的執政理念;看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看成確立政府影響力、凝聚力的戰略行為。要切實確立“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責任為天”、“給食品多點安全,對生命多份保障”、“面包是‘民生,面包更是‘政治”的科學理念。
其次,把食品安全問題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層面,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監管體制機制。要以《國務院關于進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食品安全法》為基礎,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要根據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的要求,以及職能清晰、精簡高效的原則,加快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步強化部門、區域間的協調配合。要加快推進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和約束企業誠信守法經營。
再次,把食品安全生產管理作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這方面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提高認知能力,充分認識食品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并不斷學會識假辯假、防范風險的本領。要提高輿論宣傳能力,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支持和引導媒體客觀準確報道。要提高制度設計和決策能力,使設計和決策體現系統性、科學性、法制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并不斷總結吸納群眾創造的經驗。要提高處置能力,自覺把食品安全納入政績考核內容,善于組織協調,能夠駕馭復雜局面,特別是具有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