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珍政
【關鍵詞】 幼兒教育;自主活動;引導;重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72—01
幼兒自主活動中的“自主”意味著幼兒主體對于影響、制約他所存在的和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是有獨立、自覺、自己支配自己和自己主宰自己的權利和可能。它所接受和依據的是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幼兒期的發展任務以及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并按照幼兒自由發展和文化價值的生命體驗,以及幼稚上性的養成為基本目標的一種自由教育形式。其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體現在室內外,它包括那些以實際物體為對象的操作活動、以人為對象的人際交往活動,以及幼兒的游戲活動等,這其中既有體育的、美術的,又有集體的、小組的和個人的活動。
一、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的重要性
幼兒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動的活動中才能真正實現。讓幼兒自主活動,有助于發展幼兒主體的自主性。在自主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多方面的興趣,從而豐富幼兒的經驗和知識,而這正是他們德行的基礎。所以,幼兒自主活動,從根本上講,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本能(能力)與經驗,促進幼兒主客體分離及人格的整合與發展。
二、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的方法
1. 尊重幼兒,啟發誘導。正確的引導是一種科學的管理藝術。從幼兒園教育的性質看,幼兒園是對3~6歲的幼兒實施早期教育的專門機構,從總的客觀上講,它具有社會性。但從幼兒園本身內部矛盾的兩大方面——教師和幼兒方面講,幼兒方面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規定著幼兒園教育的基礎性、全面性、啟蒙性和保育性。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這一性質規定了幼兒園教育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活動化教育形式,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在教育內容上要照顧到全面性和啟蒙性;在方法上,教師應以啟發誘導、游戲、參觀瀏覽、講故事、說笑話等方法為主,促進幼兒進行自主活動。
2. 根據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看,幼兒期雖然能以符號中介描述外部世界,但仍對感知運動經驗有依賴性,大部分是依賴表象的心理活動。幼兒的認知水平基本上處于前運演階段,幼兒的認知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和表象),幼兒的情感易變、外露,自控力差;幼兒的思維水平基本上處于客觀責任感的水平,學習方式主要是借助活動觀察和模仿,其行為反應主要是根據他人或其他事物的變化;其分辨事物好壞的能力低,易沖動。具體說來:3~4歲,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以模仿為主要學習方式,活動具有明顯的直觀行動性和情緒左右的特點;4~5歲,幼兒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愛玩、貪玩,思維以具體形象性為主;5~6歲,這一階段存在很強的求知欲望,好學愛動,已開始能達到抽象的判斷和推理,喜歡進行一些智力活動游戲,愛玩結構復雜的游戲,并開始形成初步的修改心理特征。學齡前兒童的這些年齡特征告訴我們:這一階段兒童的教育形式不等于在正規的文化教育氛圍中。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不同的引導。
3. 進行科學的引導。從幼兒期的發展任務看,幼兒期的發展任務主要是主客體分離。根據哈維格斯特1953年的《人類發展》的研究,他把幼兒階段的發展任務具體確定為:“學習走路;學習吃固體食物;學習說話;學習大小便的方法;懂得脾氣的好壞,學習控制自己的脾氣;獲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有關社會與事物的簡單概念;與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情感;學習區分善惡。”這些早期的兒童教育家們基本上認為,幼兒期(3~6歲)的這一階段,由于他們自主的主動行為所表現出的這種社會成熟是兒童用社會有效方法發展自主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過程。這種社會能力是兒童的生活與社會環境樸素作用過程中通過獲得的信心和技能而得到發展的。因此,在幼兒期的總的教育目標是通過科學引導的發展階段獲得積極的成長,使得自主的行為更加有效。
總之,幼兒園的生活是幼兒學校生活的開始,由于生活的改變,乃至人際關系及自我發展的重新開始,將使幼兒進入生命中的新樂章。這個時期的幼兒最大特征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此外,由于生理上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運動和玩耍等挑戰來消耗體力,縱然幼兒的自我情緒控制逐漸改善,然而他們在自我意識上仍相當薄弱,容易沮喪或激動。所以,幼兒自主活動需要教師正確積極的引導。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