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亮
【關鍵詞】 話語;課堂;互動;激勵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9—008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時很難達到師生的互動,往往使教學陷入尷尬的氣氛中,即使教師在課堂中實現(xiàn)了所謂的互動,教師心里也明白,是做給別人看的。學生和教師都是在貌合神離的心態(tài)下牽強地“表演”。筆者認為,師生的互動,需要我們換種話語,便會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一、幽默式話語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達到互動的目的,采取種種方式,用盡各種啟發(fā)式的方法,有時教師越急,學生就是啟而不發(fā),不少教師往往會因此而失望,認為自己的備課沒有充分,對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夠,沒有抓住學生。其實不然,實則是我們少了一種話語,一種“一句話便會將其眼淚碰落下來的”話語。如在教學《說屏》一文時,筆者拿出為教學準備的屏風插圖,讓大家看并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看出什么?終于有一個學生發(fā)言了,她從屏風的造型、顏色、功能等方面對該圖作了一些評價,便很拘謹?shù)刈铝恕N翼槃菀龑В骸澳阏f得很好,這套金絲楠木家具只有你能識別它,寶刀配英雄,現(xiàn)在老師將它送給你,希望你把它放在你的書房中。”只一句話,便帶來全場一片掌聲,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課堂效果非常好。
二、鼓勵式話語
筆者認為,教學中的互動不在于表面的空洞熱鬧,而在于熱鬧的背后是否有真正的“好”存在。讀過一篇文章,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教師在講授一節(jié)課時故意說自己一個字不會寫,看誰能幫助她。學生紛紛要求機會給她幫助,一個小男孩如愿以償,替老師寫好了那個字,教師說了句“同學們知道得真多,希望你們天天能給老師以幫助,好嗎”?輕輕一句話,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以至于多年以后,那個當年的小男孩一想到這句話時,仍然熱淚盈眶,信心百倍,從而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我們的教學中也應設計一些“用心良苦”的話語,少一些赤裸裸的、一覽無余的贊頌性話語,多一些委婉的、催人奮進的“鞭策”性鼓勵,話一出口,便有“擲地有聲”的效果。
三、激將式話語
教師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面前除了正常的教學方式以外,也應有一些激將式的話語來“刺激”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培養(yǎng)他們的進取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知難而上、不畏艱險的探索品質。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時,自己先在導入時背誦了《滕王閣序》,并在背誦過程中力爭做到字正腔圓、感情充沛,之后順勢引導學生:這是王勃的名篇,教師非常喜歡它,昨天利用一晚上的時間把它背會了。今天也有一篇吟誦江南三大名樓的名作《岳陽樓記》,同學們的記憶力比教師好,能否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理解背誦?學生先是被范文中那種氣勢優(yōu)美的畫面所折服,之后又被教師的話語挑起了他們的斗志,群情激昂。僅一節(jié)課時間,就完成了教師所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
四、惋惜式話語
筆者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前,對羅布泊的消逝感到十分的痛心,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時很惋惜地說了句,唉,也不知除了羅布泊,我們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仙境消逝或正在消逝呢?正是這一句惋惜式的話語,激起了學生心中對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造成的美好事物被破壞的內疚之情,投入到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當我們學習到羅布泊的消逝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作者是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疾呼世人樹立環(huán)保意識,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時,我適時拋出了設計好的話題,我們身邊有多少像羅布泊這樣命運的美景?學生的表現(xiàn)超出想象,提到了青海湖、月牙泉、我們周邊祁連山的冰川,談到了中央領導對我們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關心,對民勤縣騰格里沙漠治理的決心,有個同學還現(xiàn)場抒情,唱了一首田震的《月牙泉》,歌聲婉轉悅耳,歌詞清新自然,但一股惋惜與內疚之情卻撞擊著每個學生的心靈。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中離不開話語。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有價值的、能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話語來推進我們的教學,引導教師和學生涌動一次又一次的互動浪潮。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