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宏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合作探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02—01
合作探究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學法被廣大教師廣泛認可并應用。下面,筆者以“分式方程的解法”一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合作探究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的區別在于未知數是否在分母。未知數在分母的方程是分式方程,未知數不在分母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學生已經學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數,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怎樣將新知轉化為舊知。
利用學生已掌握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由學生去探討解分式方程的辦法。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適時提醒學生注意等式的恒等變形,并提示學生應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即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一個恰當的數式,達到去掉分母的目的。當然還要適時提出“最簡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總結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例如,解方程=-3時,如果去掉分母(x-2)就可以化簡,學生很容易發現只要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2)就可以了。解完這道題之后,可適當地給出一些不同類型的分式方程,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深入探究去分母兩邊到底乘什么合適,學生發現要想達到去分母的目的,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就可以了。
通過合作探究,學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去探究其他合理的轉化方法。對于分式方程,大部分學生會按照常規方法去分母。此時有的學生會將方程的形式與以前小學學習過的比例對比,提出左右兩邊的分式只要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就可以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原方程可變為:x+3=-3(x-2)。由于數式通性,對此法教師應明確給予肯定。
對于前例解方程=-3,可能有的學生意猶未盡,提出“可不可以先移項,移項后把左邊利用分式的加減先計算。”此時,教師也應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試著做一做,并對每一步的根據給出合理解釋,只要符合算理即可。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教“似乎并不顯得突出”,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實踐。學生在個體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相互討論、分析與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徹與全面,最后形成共識,進一步歸納、驗證,形成數學結論。
而后告之學生,利用常規方法去分母時有時會增大難度和計算量,因此可根據其特征,采取靈活的方法求解。之后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分母的特征,運用逆向思維,將和式中的各分式轉化為兩個分式之差,使得除首末兩項外的中間各項可以互相抵消,從而達到求和的目的。這樣就化繁為簡,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在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教師及時反饋,有利于讓各個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進行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言。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大膽想象,勇于質疑,要求學生在“異”中求“變”、 “變”中求“新”,創新思維,獲得思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說與別人不同的話,用與別人不同的方法,提與別人不同的問題等等,進而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