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鳳蘭
[摘要]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在現代社會日趨重要,他們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重塑自我的重要人生導師,在進行教育工作的開展中還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為學生點亮前方引路的燈塔,本文將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人性化管理工作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思政教育;輔導員;工作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049-02
前言: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及利益,正確的處理學生、輔導員、社會等多方的關系,將思政教育管理作為教學工作中的根本,為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政教育價值觀做出努力。
一、輔導員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內涵
所謂的理念有時候就是一個人各種觀念的一種集合體現,有的人對于自己所堅信的理念深信不疑,所以在人生的前進道路上也會勇往直前,面對紛雜的社會環境,不斷的充實著自己的精神生活。由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比較開放,自我知識儲備水平相對較高,有時就會產生一種自視甚高的感覺,開始追求理想主義生活,對現實抱有不滿。實際的理念豐富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人生理想。但是不可否認富有理想的青年學生存在著理想模糊、錯位,信念不堅定等情況。這里的理想信念是指大學生一般性的理想信念。有些學者認為,所謂的理念是現實利益與個人信仰的一種沖突,二者是脫節的,往往不利于輔導員人性化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效果明顯弱化
在高校的內部開展思政教育,有助于正確的引導學生朝向正確的思政發展方向前進。由于我國在高等教育體制研究中缺乏經驗,現有的教學體制較為單一,在傳統的文化影響下依舊采用中央集權的管理體制進行教學,弱化了輔導員工作的管理作用,致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學生的抵觸
當代社會人才的選用與封建社會的選擇標準已經截然相反,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綜合水平過硬的職業技術人才。對學生職業素養中的崗位意識、團隊精神的要求相對較高。高校輔導員在進行工作的開展中,需要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日常的言行進行觀察教育。在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現狀研究中發現,在針對大學生意識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實際上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弱化與學生學習的抵觸情緒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這種問題的發生往往是多方性的,其中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的缺失、輔導員工作地位不能夠得到肯定等都是重要的問題原因所在。
(三)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定位不夠明確
在當前國家人才培養工作日趨加快的今天,高校輔導員所承擔的重任也是越來越重,他們是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知識過硬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導師。但是很多的上層領導、在校大學生以至于普通群眾都對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定期不夠清晰。這些人誤把輔導員當成高校大學生的“高級保姆”,把新生入學,寢室習常管理,學費繳納,校園環境維護,課堂考勤檢查,醫療辦理等等日常瑣事都納入到輔導員的工作范疇中了。輔導員于是不自覺地就成了學校各個行政部門的代理者,如此繁瑣的工作致使高校輔導員基本沒有時間能夠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心理,不能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需求。
三、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一)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教育過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為了能夠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人性化的思政教育方式,將大學生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進行對待,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整個教育工作的開展中,高校工作的輔導員就必須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積極的引導大學生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來,促使學生能夠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主體功能。如在班級建設、學風建設上,輔導員要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而不是輔導員簡單的說教,或幾位學生干部形式化的開展一些活動。輔導員要通過民主的方式使每位學生均認識到班級建設、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在整個班風建設、學風建設中,應激發每位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覺等,即使學生認為班級建設、學風建設是大家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責任,也是共同的利益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每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認可和發揮。
(二)以身作則,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
在大學教育方面,高校要密切聯系社會,以社會需求為培養人才的導向,使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一方面要立足于實際,一切從本校的客觀情況出發,合理規劃,以培養合格人才為主要目標,充分發揮大學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不單單要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更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操作型人才,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要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為目標,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密切與社會的聯系,解放思想,敢于創新,不斷調整辦學理念,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借助于實踐教學、參觀考察以及考察實習等途徑來密切與社會的聯系。
在社會的學習、實踐中逐漸的對世界產生一種來自身心內部的力量就是所謂的適應力,它是一個人在某一項領域當中從事某項活動時所必備的一種心理特征,也是他是否能夠完成好該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首先必須具有強大的毅力、敏銳的判斷力、較強的理解能力等,此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還必須具有一種特定的崗位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當今社會激烈的崗位競爭中站穩自己的腳跟。為了培養出適應力較強的學生,第一點就必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不斷的強化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才能夠保證學生的適應能力得到穩步的增強;第二點,要不斷地對學生的崗位專業技能進行磨煉,使其在社會所提供的崗位工作中就算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也能夠及時的對其進行處理,有利于提升其崗位的自我適應能力;第三,面對風云變化的思政教育形式,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政觀念,合理的看待思政教育的發展變化,學會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合理的調整定位,強化從失敗中獲取經驗的能力,強化自我適應性。
(三)保證學生成為管理主體提高管理有效性
學生個人思政教育的信息完成性與準確性對于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確保大學生能夠獲得準確的、完整的思政教育信息也是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導輔導員在給學生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勢、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準備、企事業單位有著怎樣的用人觀、大學生應該如何獲得求職的渠道、如何制作簡歷、如何進行面試、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單位簽訂協議、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大學生應該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等。而且在傳遞的過程中,務必要保證傳遞信息的完整性與正確性,否則將會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不斷的強化學生思政教育指導,是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選擇,有助于學生未來思政教育心理的調整,為促進學生自我學習意識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時也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朝向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方向進行發展。
(四)加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實踐活動,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為實踐價值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礎。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有效的使學生正確的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解,為培養高素質的理論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也是保證學生能夠在現實中聯系理論、掌握科學方法、提高自我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單純的理論教學并沒有強大的說服力,結合實踐教學之后才能夠進一步完善教育育人的功能。通過大量的理論一實踐教學的實力不難看出,通過實踐教學才是培養學生技術能力掌控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提高自我綜合素質的重要保障。通過不斷的改進實踐教學中的缺點,必然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對于學生思政教育成果的提升必然也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工作人性化管理進行了研究,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發展棟梁,只有基于人性化的管理工作為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政教育觀念。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