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紅
[摘要]迄今為止,中國共產黨共制定或修改黨章(黨綱)十八次,黨的指導思想也在歷次黨章的修訂中不斷豐富與發展。它讓我們看到:黨的指導思想的豐富是理論創新的結果,創新是與時俱進的需要,與時俱進是黨永葆活力的保證。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黨章;與時俱進;理論創新
俄國作家、社會活動家柯羅連科曾說過:“思想是行動的基礎”。拿破侖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之下。”這說明思想于人之重要,影響之巨大。對于一個政黨而言,指導思想就是其核心、其靈魂,她奉行什么樣的指導思想,不僅體現了她的基本理念、價值取向、奮斗目標,而且直接決定著她的實踐行動以及興衰成敗。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到今天為止,共制定、修改過十八次黨章。一大到六大,中國共產黨修訂了六次黨章(黨綱),一大制定的是一個黨綱,但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文獻,二大制定了第一部相對完整的黨的章程,三大、四大、五大均只對二大章程做些修訂,六大在莫斯科召開,重新制定了黨章,黨章中規定中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支部。以上六個黨章(黨綱)“均是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修訂的,體現出黨在幼年時期的一些特點”[1]雖然黨章里沒有明確規定出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但顯而易見,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黨章,黨章里第一次增加了總綱部分,總綱第二自然段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2]。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既是對中國革命實踐獨創性經驗的理論總結,也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指導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果,是與馬列主義一脈相傳的科學體系。這樣,黨的指導思想實際上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八大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執政后的第一部黨章,該黨章堅持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3](毛澤東思想沒有寫進八大黨章中去,原因主要是當時蘇共正在大批個人崇拜)。確定了正確的工作方向,“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和現代化的國防”[4],有效指導了新中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九大、十大黨章背離了八大黨章的正確綱領,體現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方針。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因此遭受重大挫折。十一大黨章沒能清除九大、十大“左”傾錯誤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1982年的9月6日于北京召開的,該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十二大黨章制定時,正是中國撥亂反正完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確立,改革開放思路形成之際,它吸取了以往歷屆黨章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尤其是七大、八大黨章的成功之處,也彌補了九大、十大黨章乃至十一大黨章的不足,同時還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經驗。該黨章與前幾個黨章相比重要的特點是總綱內容更充實、更完整。在指導思想方面,總綱明確寫道:“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5]根據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規定,十二大黨章總綱中對毛澤東思想作了比七大更科學的表述。
十三大黨章只在十二大黨章的基礎上對部分條文的內容作了修正,在指導思想上沒有變動。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開,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寫入了黨章,該黨章總綱第五自然段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指針。”[6]表明在十四大以后,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內容,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今后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過的章程中,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并列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新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7]鄧小平理論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8],逐步形成的,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改革開放宏偉大業的行動指南。
十六大通過了新的黨章修正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成為黨的指導思想之一。十七大把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總綱第七自然段,同時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9]。
縱覽黨章的歷次修訂,讓我們看到黨的指導思想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從早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再到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它們在思想脈絡上一脈相承,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思想體系,但每一次的豐富和發展都與時代要求、歷史使命緊密相連,都是在迎接歷史挑戰,解決歷史問題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反映出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它讓我們看到:
一、指導思想的豐富是理論創新的結果。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理論創新,它以馬列主義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但絕不是照搬照抄馬列主義,它總是把馬列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建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第二次飛躍誕生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總命題下理論探索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10]每一次指導思想的豐富,都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創造總結出了新的理論,而且這些新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為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我們應該長期堅持的行動指南。
二、創新是與時俱進的需要。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唯物主義,它認為我們不能只是消極地解釋和適應世界,而必須以創新的實踐來改造世界。我們應當看到,今天的世界是一個迅速變化的世界。這種迅速發展的時代特征,必然導致人們思想、行為方式的重大變化。作為一個大國的執政黨,必須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全面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及時適勢地提出與時代相適應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指導思想,引領全黨、全國人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與時俱進是永葆活力的保證。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的大會上的講話給我們的一個深刻啟示就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與時俱進,就是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充分體現時代要求,上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社會的具體特點,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作為毛澤東思想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指導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在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理論的基礎上,敏銳判斷當時的時代主題已從“革命與戰爭”變成“和平與發展”,大膽提出改革開放,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在東歐劇變、前蘇聯解體的嚴峻形勢下,面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歷史拷問,創造性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粗放式經濟發展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時候,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總能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所以才能在一次次的歷史考驗面前迎難而上,永葆生機與活力。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機遇更多,困難與挑戰也更大,如何繼續保持創新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品質,如何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將是擺在執政黨面前的又一次歷史考驗。
[注釋]
[1]中共十七大史料(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_《網絡(http://blog.sina.com)》.
[2]引自中共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3][4]引自中共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5]引自中共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6]引自中共十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7][8]引自中共十五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9][10]引自中共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