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人才培育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建設尚不完善,仍需要改進。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特點,找出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分析并提出了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多元化建設路徑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思想政治課;課程建設;多元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引導大學生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渠道,是促使大學生形成科學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路徑,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思政課程建設工作,使得思政課程建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1、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基本情況
1.1、高職思想政治課課程模式建設情況
首先,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參與社會調查和參觀教育基地等。受到多方面主客觀原因的限制,學生參與機會較少,參與效果也并不明顯,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存在較大的開拓空間;其次,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地區特點、專業方向等還未形成有效對接。對于專業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課建設相結合的問題,研究力度尚且薄弱,結合力度不夠,高職院校也沒有針對企業所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并不樂觀,多為傳統的書本教學,課程模式較為落后,網絡課程教學、多媒體線上教學較少。
1.2、高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氛圍建設情況
我國高職思想政治課不重視課堂氛圍的建設,主要表現課堂氛圍沉悶,教師教學積極性不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導致高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氛圍建設情況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脫離科技元素和時代背景,采用教育技術教學的比例較少,無法活躍課程氛圍。傳統守舊的課堂傾向于理論知識的直接灌輸,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忽視學生們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象思維的形成,思想政治課程教育過程十分枯燥。
1.3、高職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建設情況
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對于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發展影響重大,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內容建設情況不佳,課程內容僅包括思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概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遠遠少于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建設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較為嚴重,完全遵照教學課本進行教學和學習,參與性較弱。
1.4、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學時建設情況
我國高職院校為三年學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為專業理論課學習和公共基礎課的學習,第三年以專業課實踐為主。思想政治課也是公共基礎課的內容,高職思想政治課所占課時較少,往往被高職院校大量壓縮。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課時要求具體為思修課需要保證每周3個學時,毛概課需要保證每周4個學時,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安排大幅度擠占思想政治課課時,在思想政治課程安排上克扣時間,為了湊夠一定的學時,往往使用一些學習活動來替代。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多元化建設的路徑
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落后的觀念,認識到思想政治課建設對于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可以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
2.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模式多元化建設路徑
課程目標改革指出高素質人才是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思想指導下,學校可積極轉變傳統的思政教學訓練模式,開辟出完善思想政治研究、完善課程教學和進行思想政治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途徑,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愈加開放化。
我國高職教育注重提升國民整體素質,要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途徑和原因的,高職思想政治課程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課程模式改革的出發點。例如,針對多媒體教學風靡的今天,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應當融入更多的多媒體元素,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孤立培養目標,簡化教學內容。充分考慮社會系統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多元化知識結構和高水平的道德素養。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專業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并重。例如,高職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不良的行為對于社會的危害,杜絕“黑客”行為等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網絡犯罪的行為。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氛圍多元化建設路徑
鑒于教育技術的進步使得知識的傳播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在大力促進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注入更多的元素,以聲、圖、動態演示等多種方式活躍課程氛圍,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可以從其他學校或者本校邀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織具備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以使得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更加富有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多元化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融入現實生活元素。教材上的實例往往過于陳舊,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學生們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限制了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然而,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可以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發揮好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下可以搜集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如從網絡渠道獲取內容,以補充教師的課程內容。教師還需要發揮好率先垂范的作用,每個思想政治理論都具有其歷史背景和現實運用條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元素,以現實中的元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從多元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論。
2.4、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學時多元化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程學時多元化建設可以分為課內學時建設和課外學時建設。課內學時建設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時的建設情況,如果要想改善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課時分配不均、分配較少的情況,需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的完成做好監督工作,可以將課程學習劃分為思政理論學習課時、思政理論參與教學課時、思政理論討論課時和思政理論考核學時等;課外學時主要指思想政治實踐學習和參與思想政治理論社會調查課時以及參與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課時。
結束語
普通高等院校強調的是知識學習的理論性和系統性,高職教育則強調技術性。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關注于課程建設,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和落后的模式阻礙,進行全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如何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課程是所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國良.論培養高職思政理論課雙師型教師的依據——以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學改革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24-28.
[2]劉德福,張偉,李權化,劉俐婭,況賢,蔡剛,馬亞平.重慶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面臨問題研究[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62-70.
[3]戴春平.當代大學生生活社會化實現的保障——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下企業鍛煉模式的構建[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9-11.
[4]齊永芹,鄧凡茂.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自我概念——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隊伍專業化滯漲進程的歸因分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4):76-78.
[5]儲著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創新研究——基于辦學模式轉型與企業行業文化培育視角[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2(06):30-33.
[6]趙小青.基于“90后”高職生思想行為特征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探析——基于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的調查[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125-128.
[7]李佳圣.高職“思政課”多元化實踐體驗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120-122.